第119章 李淳風的渴望 (第1/2頁)
張朱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李承乾出的最後幾道題都不算難,從他的答案和這幾道題本身就能看得出來,覺得難的,只是有些孤陋寡聞罷了。
首先是雞兔同籠這個問題,這個題其實是有解法的,哪怕是在唐代,當然,解法只是被少數人掌握。
因為這道題本來就是《孫子算經》裡面的一道經典題目啊……
而《孫子算經》是已經問世的東西,只是沒有廣泛的流傳開來罷了,也就問世不到二百年吧,還是兵荒馬亂的時候問世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已經是崇高的理想了,甚至被儒家無限推崇,而大多數人,連修身都做的不夠。
《孫子算經》是幹什麼的?是用來仰望星空,丈量大地的。
天文學家,地理學家,首先,得精通數學才行,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要會加減乘除,會買米買菜算錢就行了,再多學,沒用啊,大夥可都是實用主義。
這也不怪古人,很多人吃飯都是個大問題,更別說什麼天文地理了,心得有多大才會研究這些……
《孫子算經》的作者不可考,但他確實是盡力了,以一個數學家的視角,盡全力把這本書寫的有趣。
這本書裡面,記載了很多有趣的數學題,就是為了引起大家的興趣,但結果顯然並不是作者期待的那樣,他雖然盡全力讓這本書在他眼裡有趣,在一般人眼裡,還不如一本爛俗的小說有意思。
以燒腦不燒腦為有趣不有趣判斷的《孫子算經》作者,脫離了低階趣味,就顯得很無趣。而一心考取功名的學子,更加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情上,雖然他們大多數也沒考上功名。
不過有專門研究數學的學生,是國子監的學生,參加書院考試這種事情,他們沒那個膽子,這不是打臉自己的學校麼……
而且國子監的學生,非富即貴,學成之後,都是繼承自己父親官職的,考試這種事情,他們沒經驗啊。
這只是第一道題,之後的秦朝滅亡原因的題目,更是不難。而接下來找出天圓地方說的缺點這道題,實際上也不難,主要是李承乾給出的評分標準使得這道題不難。
只要能充分解釋天圓地方的概念,就能得分,至於說出它的漏洞,自然可以得滿分。
天圓地方的一般概念,無非是天像碗一樣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引申出來,會發現四合院,銅錢都有它的思想在裡面,甚至對於做人的準則也在裡面,內方外圓。
這些東西,雜七雜八地說一說寫一寫,這道題就算答對一半。至於另一半,照樣有人已經提出來學說了。
渾天說也是唐代之前就有人提出的,那麼知道這個的人,就是知道這個題的答案,用答案反推論證過程,應該不難吧。
不過知道的的人應該不多,渾天說算是閒書裡面的學說,關鍵是科舉考試不考這個,只有真正好讀書的人,才會知道這些東西。
況且,知道渾天說也可以不相信嘛,現代照樣有人覺得地是平的,還是籃球明星。
至於生死的定義,多讀一些閒書也就答上來了,人們對於生死含義的挖掘,其實是很深的。
這麼分析下來,李承乾要找的學生,是真正的好學之人,而不是為了考取功名才學習的人,他的要求不能用高或低來形容,只是和古代士子追求有所不同吧。
顯然,李恪也不知道渾天說,《孫子算經》,他每日的課程安排的也很緊張,哪有時間看閒書。
因此他看完直接瞪著眼睛大喊一句:“地居然是圓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球上?”
他的大喊也讓閱卷的人,手上一停,所有人都是抬頭看著他。這些老師裡面當然有知道渾天說的人,知道歸知道,不屑歸不屑,不相信的人照樣不信。
他們好奇答案,也有好奇李承乾準備怎麼解釋的因素在裡面。
李承乾的解釋也很隨意很簡單,只是提出在平原上,往遠處看並不能看到山這一點,這一點要解釋地球是圓的,雖然可以,但免不了遭到質疑。
可以用人的眼睛,能看到的距離有限,來解釋為什麼平原上看不到遠處的山峰,而不是用大地是一個球來解釋。
但李恪不是這些老學究,他相信李承乾,李承乾這個解釋也很合理,他終於知道大地其實是一個球。
拋開這些,另外一個人也被李承乾的試題引起了興趣,他就是李淳風,大唐為數不多幾個敢於仰望星空的人之一。
他手裡有一份《孫子算經》,他正在致力於註解這個東西,把這個東西推廣到民間去
《大唐第一紈絝公子》 第119章 李淳風的渴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