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02章 白國新政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02章

白國新政

在白國,最普遍的不是遍地的酒樓,而是學堂。

白國有一套極為成熟的學堂體系,白國少年,從六歲起,將會自動獲得入學資格,進入當地官府開辦的學堂學習,若是當地沒有學堂,則可以進入離自己最近的任一學堂學習。

不過基本上,每個縣都有五六個學堂,甚至有些大一點的亭裡,都會設有一個學堂,而有些位置實在偏遠,離縣城太遠,幾個亭裡會在距離所有亭裡最近的亭或者裡,設立一個簡易學堂。

學堂分為上中下三個班,下班年齡在六至十二歲,中班年齡在十二至十五歲,上班年齡在十五至十八歲。

每次升班,學堂都會有一次考試,三次考試的綜合平均成績最高的前十人,將會自動獲得進入白氏學府的入學資格,前三則可以獲得學費全免的優惠。

進入白氏學府學習三年,第一年會舉行新生測試,自己選擇三個科目。每科成績最高的三人進入太白書院學習兩年,而只有透過了結業測試,才能獲得學府和書院的認可。

白國的官吏大多從白學和白院中挑選,每年官府會在府院舉行選仕,三個年限的學子都可以參加。

透過夫子推薦與官府測試的人,可以獲得白國官身,成為白國官吏,而且保留在府院學習的資格,不過每年官府只挑選百人。

人們將這百人稱之為官選生。

為了管理學堂和白學、白院,除了府院由白王親自負責外,另設司學,靠掛在司徒府,司學府置司學卿一名,秩兩千石,佩青綬銀魚印;司學長史一名,秩六百石,佩無綬銅魚印;秩司學主事數名,秩百石,無綬銅魚印。

而對於不同的戶籍,白國的收稅不一樣。

對於農籍,只需要每年交足田畝產出的兩成即可,沒有其他的諸如人頭稅等稅種;

對於民籍,需要每年到當地官府找官吏報備一年所收,提交賬簿,報備家庭情況,只需要繳納官府所規定的超出部分的稅金,其餘不需要繳納;

對於軍籍和匠籍,只需要完成每年官府規定的任務就好了,其他的不需要繳納。

對於商籍,規定與民籍差不多,按時到官府報備和提交賬簿,繳納超出的稅金,而且,只要足額繳納每年的稅金,就可以得到一張憑證,此憑證在白國範圍內,可以免交過路商稅,不過不許交給他人使用,違者重罰。

而因為如此,白國取消了徭役制度,每當有需要修繕的建築和道路或什麼工程,官府會付出足夠的僱金,不會像大漢一樣,去其他地方服役,還要自備乾糧。

為了管理白國繁雜的戶籍和稅賦、稅金,白國專門設定了兩個部門:司籍、司稅,其與司學府秩俸相同,等級相等。

他們都屬於白國司徒府所屬,白國以大漢官制為基礎,又加入商周舊制,建立了專屬白國的三公制度,也稱之為小三公,即司徒、司空、司馬。

為了不超過大漢官制,白國設司徒府,置小司徒一人,秩五千石,佩紅綬金蟒印;司徒長史一人,秩千石,佩無綬銀蛇印。

司馬府,司空府與司徒府規制相同,小司馬和小司空都是秩五千石,佩紅綬金蟒印的白府大員;其下的副手長史都是秩千石,佩無綬銀蛇印。

是不是部門主官,就看官印上有沒有綬帶。白國綬帶有三種顏色,紅、青、黑,分別配合三種官印,金蟒、銀蛇、銅魚。

秩俸百石以上的才能稱之為官,以下稱之為吏。百石至千石授予黑綬銅魚印,是為小官;真千石至兩千石,授予青綬銀魚印,是為高官;真兩千石至五千石及以上,授予紅綬金蟒印,是為大員。

除了白國中央外,還有幾個縣,白國北囊太行,東抵白郡,南臨黃河,西到修武。

包含了河內郡半個郡,有國籍的國民數十萬人,沒國籍的流動人口也有二三十萬,總人數常年超百萬。

各縣縣令黑綬銅魚印,秩俸六百石至千石不等。

管理朝歌及其周圍的朝歌尹,則是比各縣縣令高一點,青綬銀蛇印,秩俸真兩千石。

司徒府主白國大小政事,管理白國諸縣亭裡,之下有九卿,司學、司稅、司籍、司農、司工、司庫、司安、鴻臚寺。各部門主官皆是青授銀蛇印,秩俸兩千石。

而各縣縣令,朝歌尹都屬於司徒府管理,只不過任免權在白王手上。

司空府則是主監察,之下有司法、司獄、司御史,與司徒九卿同級同俸。司法主要負責審理各地違法案件,司獄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302章 白國新政(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