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白德山,道教聖山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06章
白德山,道教聖山
白麒對於法蘭的高捧完全不在意。
只是說道:“可能大師有所不知,若是佛學,我白國自是歡迎,但是,你是為佛教,是要世人信仰的,這信仰就如同毒藥,讓人無法自拔,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慎之又慎的。
你可能不知道,大漢之前,有個朝代名為‘商’,其信仰上天,以人為祀,最後致使國滅。
而今我白國有道教,信仰三清道祖,有天師府坐落於太行山脈,鎮壓白國國運,若是大師想要宣揚佛教,免不得要去白德山走一趟了。”
法蘭有些頭疼,他是第一次聽說大漢有教派的,不是說漢人信仰儒家嗎,白國不是儒家聖地嗎?怎麼又出來了個道教,道家我倒是在史書上見過,這道教,是什麼東西,三清祖師又是什麼?
“大王···”
白麒將他的話打斷:“法蘭大師,我聽白河說過,佛法確實精妙,有讓人從善的本事,但是佛終究是外來者,總是與漢人隔著十萬八千里。
要是來一個宗教,我們漢人就舉國而信,我思考過何為教,不外乎與神明契約,各取所需,若是輕易改信,豈不是言而無信乎?
還是去白德山走一趟吧!”
法蘭無奈,只得退下。
不怪白麒力挺白德山的道教,實在是道教給的太多了,不僅道教始天師白朗,是白氏的祖先之一,就連道教供奉的神仙,有三分之一,都出於白氏,簡直就是為白氏量身定做的啊。
是以白氏從來不阻攔道教在白國傳播,甚至有意無意的在推波助瀾。
道教發源於道家,是道家先聖莊周的弟子白朗所創立,白朗於太行山脈中的白德山創立天師觀,後改名為天師府。
有大漢開國頭號功臣張良皈依,再加上白國的暗自相助,使得白德山天師府得到了極大的鼓舞。
從漢初,到如今,已經有二百多年了,天師府也已經歷任了九位天師,從初代天師,也就是他們稱之為始天師的白朗開始,第二任天師徐道空,第三任天師張道良,其後幾任天師多是姓張。
不過他們不是張良的後人,而是白朗的後人,因為白氏三代改氏的傳統,而白朗的後人拜了張良為師,所以他們改為張氏。
不過天師府並不是明確規定天師必須由張姓道士繼承,而是白朗的後人從小得到家族培養,又有白朗和張良的傳承,道心堅定,比起其他十幾二十多歲上山的道士,有先天的優勢。
天師府雖然坐落於白德山,處於太行山脈的深處,不過,在整個白國,有從天師府分離出來的道觀不下二十座,因此白國人多信奉道教,也讓白國人沾染了道家隨性的風格,這倒與白氏的風格不謀而合。
不過由於天師府不熱衷於傳教,而是選擇讓天師府的信仰隨意傳播,傳到哪裡是哪裡,所以至今白國之外的人,都不知道還有道教這一說。
白關,朝歌進入太行山最近的一處關隘,也是太行八徑之一,也稱之為白徑。太行山首始於河內,自河內北至幽州,凡有八徑,從北到南分別為: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
其中白陘、太行陘、軹關陘是白氏先祖修建,其餘都是周朝時期的太行周邊諸侯王修建。
八徑最早修建的就是白徑,距今已有上千年,其城牆上的歲月斑駁異常明顯,由於有著白氏的維護,自修建始,白徑就只被攻破過一次,那是秦時候的事,秦統一六國,老秦軍百萬大軍攻太行,滅古白國,只此一次。
因此有白徑存則白國存,白徑破則白國滅的說法。
儘管白德山處於太行山脈,而白徑為太行門戶,但是太行山脈何其寬廣,橫跨幽冀上千裡,因此從這裡出發,距離白德山仍有三百里。
法蘭這次知道了出行要有憑證,所以面對士卒的詢問,很快就將白王賜下的憑證出示。
雖然士卒對這人的造型有些不適,但是身份齊全,便將他放了過去。還好心提醒,太行山寬大,山林野獸繁多,道路七橫八縱,不如去尋一個當地嚮導,不然恐怕難以到達目的地。
法蘭持禮感謝士卒的提醒,並從善如流,進入白徑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尋一個願意帶他去白德山的嚮導。
白徑除了軍事用途,還兼有商業和民用,經過白氏上千年的發展,修築。整個白徑十分之大,城牆以兩邊峽壁為終點,面向太行山外的那面城牆高達三十多米,但是對內的那面卻只有十餘米。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306章 白德山,道教聖山(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