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歷史或將重演?朝臣的內部會議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21章
歷史或將重演?朝臣的內部會議
章和二年
二月三十日
劉炟突然病逝於章德前殿,時年三十三歲,群臣上諡號“章”,溫克令儀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
鑑於劉炟生前安定百姓、寬刑減負、宣揚文教,解決了跨連三州的大饑荒,大瘟疫。又在軍事上,重開西域,北卻匈奴,南定諸蠻。
故而群臣和諸王決定,上廟號“肅宗”,是為大漢肅宗孝章皇帝。
人們將孝章皇帝與先皇孝明皇帝的功績,仿效前漢“高祖開闢”、“帝后之治”、“文景之治”、“孝武盛世”、“孝宣之治”、“光武中興”,稱之為“明章之治”。
同一天,皇太子劉肇拜揭高廟,繼位為帝,尊嫡母竇皇后為皇太后,由於劉肇今年僅有九歲,暫時不具備執政的能力,因此由竇太后臨朝稱制。
三月十八日
孝章皇帝劉炟被安葬於敬陵,其生前留有遺言,讓群臣效仿明帝,將自己薄葬。
竇太后是前漢孝文帝竇皇后的後人,也是北伐匈奴竇固的堂妹,出生於這樣一個顯赫家庭,她是一個十分有心計和野心的女子,她一直想要效仿前漢仁後,開創屬於自己的盛世。
而實現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大權在握。有什麼比自己的家人更值得相信的呢?
但是他顯然忘記了,或者因為醉心於權謀,少看了史書,當初仁後可是沒有肆意的重用自己的親屬,這才讓世人所稱讚的,但是這也是仁後遺策最後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月二十日
竇太后將自己的兄長竇憲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釋出誥命;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的侍衛;弟弟竇景、竇環均任中常侍,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
這樣,竇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從而掌握了國家政治的中樞。
竇太后知道,要想形成獨屬於自己的權威,最快捷的就是戰功,因此他將目標對準了北邊的匈奴。
但是竇太后專權擅職的初態已經顯露了,許多大臣唯恐前漢外戚擅權的情景再現,因此對於竇太后有著極其高的警惕之心。
於是在竇太后在小朝會上提出大漢兵甲已足,糧輜滿倉,是時候完成明帝未盡之事業,即徹底的將匈奴覆滅。
小朝會是相對於大朝會而言,在大漢,只有遇到大事才會舉辦大朝會,比如國家的祭典,皇帝的登基,皇后太子的冊封,諸侯王的進貢等等,更多的是一個禮儀功能。
而除了大朝會,其餘的有皇帝參與的都稱之為,小朝會。因此整個大漢的決策,幾乎都是在小朝會上決定的,而是否有進入小朝會議事的資格,就看有沒有被皇帝加錄尚書事。
對於北伐匈奴,群臣本不會如此反應如此之大,只是因為北伐的主將姓竇,是竇憲。
因此朝會上的眾臣此時的警惕性已經拉滿了,接連的出列反對,包括幾個尚書、侍御史、騎都尉、議郎等等,但是竇太后心意已決,強行透過了這項決議。
司空錄尚書事的魯恭,直接當場指責竇太后是“以一人之計,棄萬人之命”。
下了小朝會,眾臣齊聚一處酒樓,此處酒樓背景極其深厚,傳聞東家姓白,從白國而來。
酒樓名曰“聚賢閣”,裡面除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醇香的太白酒,還有掛著的滿堂的各個大儒所書的名賦。都是用的草紙,然後用特殊手段裱裝起來的,可以儲存很久。
因為毛筆被白國研發出來,書法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當世書法造詣最高的,當屬白王白緒,而去世的孝章帝傳聞書法造詣也不低。
人言北筆南墨,說的是毛筆以白國為最好,硯墨以楚地為最佳。
由於聚賢閣極具書墨氣息,所以雒陽的讀書人將其奉為,雒陽名樓第一。
聚賢閣高五層,是雒陽除了皇宮和其他不超過規制的樓閣中最高的。
第五層,之前下了朝會的諸位大臣,穿著便裝,齊聚一閣,互相品茗。若是讓久在朝堂任職的官吏來認人,就會發現,在這裡的都是當朝最有權勢的一群人,甚至可以開一個小朝會了。
眾人都是沉浸官場多年的老人,座次自然是深諳其道。
太尉錄尚書事的白衍坐主位,代表這是他做東,也是在場身世、官職最高的人。他也是白致的祖父,白廣的父親,玉真白府的主人。
由於光武帝對於朝廷官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321章 歷史或將重演?朝臣的內部會議(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