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更進一步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55章
更進一步
漢四年(元始四年)
王莽將自己的女兒推立為皇后,並宣佈大赦天下。
又派遣大司徒司直陳崇等八個人分別赴全國各地,考察社會風俗,為之後的事情做準備。
上有太皇太后和皇后支援,下有百官信任,百姓推崇,王莽認為是應該再進一步了。
八月
太保王舜等人上奏說:“《春秋》列舉功德的大義,最高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次是著書立說,只有德行最高尚的大賢人才能做到這些。
對於作臣子的,就是生前得到最大的賞賜,死後成為人們景仰的大臣,殷商的伊尹,周朝的周公就是這樣的人。”
一時之間百姓上書的有八千多人,都說:“伊尹做阿衡,周公做太宰,周公享有七個兒子的封爵,得到了超過上公的賞賜。對於王太傅的殊榮,應該按陳崇所說的辦。”
太后不好決斷,將奏章下發有司官員,讓他們仔細商議章程。
有司官員上書道:“應該歸還以前加封的二縣以及黃郵聚、新野縣的田地,用伊尹和周公的稱號,給安漢公加封宰衡的稱號,位居三公之上。
宰衡的屬吏俸祿應該是六百石。三公上書衡奏事,開頭要說‘冒昧地說’。官員們不得與安漢公同名。外出時隨從期門親兵二十人,羽林騎兵三十人,前後各十輛大車。
安漢公的母親封為功顯君,賞賜封地二千戶,佩戴黃金印章繫著紅色絲帶。賜他的兒子二人,王安做襄新侯,王臨做賞都侯。增加皇后的聘禮三千七百萬,合成一億,以表明禮儀的隆重。”
章程既定,太后便來到前殿,親自賜封。
王莽在前拜謝,兩個兒子在後拜謝,如同周公的舊例。王莽叩頭推讓,出宮後呈奏賜封的事,表示只願意接受給母親的封號,而要退還王安、王臨的印信以及爵位封地。
太后將事情下交太師孔光、太保王舜、少傅白宣等人,都說:“賞賜不足以當功績,謙虛節儉,退避禮讓,是安漢公一貫的品德,一定不能相依。”
於是三辭三讓之後,王莽上書道:“臣在元壽二年六月戊午日發生事變的夜裡,憑新都侯的身份被引進未央宮;庚申日被任命為大司馬,湊數擔任三公的職位。
元始元年正月丙辰日被任命為太傅,賞賜臣安漢公的稱號,空佔了六輔的官位。
今年四月甲子日又被任命為宰衡,身居上公之位。臣自己考慮,爵位是新都侯,稱號是安漢公,官銜是宰衡、太傅和大司馬,爵位尊貴、稱號尊顯、官職重要,一個人身受五項大的榮譽,實在不是臣下我所能勝任的。
根據元始三年的調查,全國的收成已經恢復正常,職官應當都恢復設定。
《白傳》上說:‘天子的大臣,權力通達全國。臣認為宰衡應該把匡正百官治理天下作為自己的責任,而卻沒有印信,名不符實。
臣沒有兼任數職的才能,現在朝廷既然失誤地任用了臣,臣請求御史刻宰衡的印章叫作‘宰衡太傅大司馬印’刻好後,授給臣,臣就上交太傅和大司馬的印信。”
太后同意了王莽的一干請求,於是王莽外出時,前後各有十輛大車跟隨,隨從有當值理事的尚書郎、侍御史、謁者、中黃門、期門護衛親兵和羽林軍。
王莽常常手中拿著宰衡的符節,在停留的地方,由謁者代拿。宰衡的屬員俸祿六百石,三公向宰衡奏報時自稱“冒昧地說”。
十月
王莽奏請建立明堂、辟雍、靈臺等禮儀建築和市(市場)、常滿倉(國家倉庫)等國家建築,又為學者建造一萬套住宅,網羅天下學者和有特殊本領的幾千人至長安,大力宣揚禮樂教化,想要以禮制規範天下人的行為。
王莽這一舉動盡收天下儒生之心,一時間天下各處儒生齊聚長安,而王莽一系列提高儒生地位的舉措,使得王莽成為儒生心中的聖人。
甚至一直是儒家聖地的白國,也有泰半儒者前往長安,有天下儒都,商都之稱的朝歌一時間失去了儒都的稱號,長安成為新的天下儒都。
而王莽也儼然成為儒者的中心,稱讚王莽的詩詞在天下廣為流傳。
十二月
四十八萬餘民眾,以及諸侯、王公、宗室上奏請求加賞於安漢公王莽。
最後經過群臣商議,決定為王莽加九錫。
九錫之命象徵至高無上禮遇。
九錫,一曰車馬:金車大輅,兵車戎輅以及玄牡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255章 更進一步(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