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87章 分析利弊為君憂,眼見光明身竟死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87章

分析利弊為君憂,眼見光明身竟死

面對呂布的詢問,白運沒有直接告訴他而是問道:

“董卓對將軍怎麼樣?”

呂布思索後說道:“尚可,比之丁原還是大方了許多,就是脾氣暴躁,就連我有時候都不免受到他的責罵。”

“將軍當年棄丁原而投董卓,一是為高俸,二是為武名,三是因為丁原氣量狹小。如今將軍官職到中郎將,武名響徹天下,已經基本上實現了。

如將軍所言,董卓之比丁原,的確更加大方。但是將軍想過沒有,若是董卓一去,將軍又將何存?”

“先生此言差矣,董太師如今權傾朝野,就連天子都有所忌,整個關中的兵馬都操持在太師一手。

關東的那些郡守州牧,都迷心於攻伐之中,不再一心進關,既無內憂,也無外患,何險之有?”

白運耐心的分析道:“將軍武藝超群,武名顯赫,然對於朝堂之事以及謀略之事,顯然沒有太大的建樹。

表面上看董卓是權傾朝野,威震天下,然天下不可能一直亂下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歷史的趨勢。

董卓修築郿鄔,其小富即安,心無大志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一不能擴充套件勢力,二不能鎮撫黎民,只是在關中一地閉關鎖津,做著夜郎之夢。

但是待到關東群豪決出一個勝利者,攜百萬之兵,席捲天下之勢,攻入關中,董卓又能夠逃亡哪裡呢?

難道董卓的郿鄔比之當初白氏的太行險峻還要堅固嗎?我看不盡其然也,董卓的失敗,是必然的。

其二,別看朝野上下都臣服在董卓的淫威之下,但是無論是百官,還是普通的百姓,對於董卓及其麾下士卒的肆意妄為都已經無法忍受了。

人人都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敲其骨,吸其髓,寢其皮,薅其毛。可見董卓已經盡失臣民之心。

他隨意廢立天子已經得罪了漢室之忠臣;他滅門二袁,已經得罪了關東群豪;他強行遷都長安,導致一路上白骨累累,得罪了百姓;又焚燬雒陽,挖掘歷代帝王公卿的陵墓,又得罪了百官。

天下人一概讓他得罪了個遍,試問除了跟著他的數千士卒,有誰是願意與他一起的呢?

縱觀《史記》《漢書》,再有《春秋》《列國》,史書已經十分明確的告訴了我們,失掉民心的人,終究逃脫不掉天罰,而跟隨他倒行逆施的同黨,也難逃懲罰。”

呂布被白運說的坐立難安,腦門上的汗已經止不住的冒,為了緩解心中的緊張,他只得不斷的喝酒,掩飾慌張。

白運停下來,等待呂布的回應。

呂布又喝了一口酒,結果喝了個寂寞,因為酒杯裡的酒已經被他不知不覺的喝完了,他看著空空如也的酒杯,突然將其扔了,對著白運鄭重失禮道:

“還請先生救我!”

白運趕忙將其扶起來:“適才說過,將軍在雒陽救我白氏,如今將軍即將蒙難,我正是為此而來。”

兩人重新坐定,白運提呂布一邊斟酒,一邊說道:“為今之計,只有撥亂反正,立倒戈之功。”

“是要我行丁原之事?”

見呂布有些猶豫,這不怪呂布,當初他讀書少,被李肅忽悠,結果事後受到了不少的非議,但是自己確實得到了想要的,這才是有苦說不出。

白運開解道:“是,也不是。將軍當初殺丁原而投董卓,是為小利,故而多為世人所詬病,今將軍撥亂反正,殺的是國賊,行的是大義,世人只會稱讚,絕不會諷刺。

且董卓殘害百姓,屠戮官吏,已經被官民視為仇寇,將軍為民除害,百姓定會視將軍如再生父母,此乃英雄之舉。

再有將軍為朝廷除之大害,恢復漢室,以將軍手刃國賊之功,定會被朝廷視為有大功,高官厚祿,只是為了褒獎將軍,豈不是比董賊私自相授,更得天下人所認可?”

呂布不斷地喝著酒,可以看出他十分意動。白運繼續加碼道:

“以前,世人提起將軍,只是董賊一鷹犬,國之害蟲,等到將軍反正,世人再提起將軍,將是大英雄,漢室之功臣,國之柱木。

屆時名利雙手,性命也將得以保全,豈不是大幸?”

聽到了白運的分析,呂布終於決定,參加白運他們的誅除董賊一事。

得到呂布承諾後,白運第二天就告訴了王允,一切準備就緒。

王允大喜,又舉行了一場宴會,統一了時間,以及具體的措施。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387章 分析利弊為君憂,眼見光明身竟死(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