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任選賢良何以準,高談闊論實為早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99章
任選賢良何以準,高談闊論實為早
劉備聽了糜竺的話,先是肯定了糜竺一部分士人才子多出於世家大族的說法,又提出來鄉野山間,也還有遺珠蒙塵。
如今自己坐擁兩州之地,青州又自古是孔孟之鄉,文采之地,坐在這麼大一片金山上,卻無法採掘,深感遺憾,讓他們說說該如何拾遺,以解決如今府衙內缺人的問題。
這時候,堂下的陳群以及諸葛誕等世家出身的官員,敏銳地能夠感覺到這是自己的機會,必須要好好的把握住。
陳群出生徐州的世家陳氏,諸葛誕出身琅琊諸葛氏,以往國家的一些官職都被外戚、宦官親朋、袁氏這種大門閥把持,自己等人只能在徐州這種地方上任職,極少有能夠去往中央任職的。
如今劉備佔據二州之地,是僅次於袁紹,與曹操同列的大諸侯,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有望爭奪天下。
如果能夠幫助劉備成龍,自己等人未必不能成為袁氏那等天下少有的世家。
於是陳群這個時候出列道:“古往今來,帝王一直在想著如何能夠得到更多的賢才,因此先秦時期,賢士多出於貴族,故而看重血緣。
帝王諸侯一直以祖上有賢士,或是爵位招募賢才。等到高祖定鼎,賢士不僅只侷限於貴族,天下間也多有賢士遺失於野。
故而武帝將以往只從功勳貴族中選拔賢士進入郎中府,擔任郎中,然後下放地方任職長官,變為了每年要求各郡國舉薦一名孝廉,並依次作為當地長官的政績。
等到光武帝以後,朝中官吏多出於儒生,其餘流派只得淪落為邊緣,以詩書作為是否是賢才的標準,從章帝白虎觀會議開始,這些事都記錄在《白虎通德論》之中。
因此之後的朝廷上,這袞袞諸公,多是修習六經六禮之人,以從太學中出身官員為眾,夾雜著從白學、白院出身的儒生。
地方上的郡守州牧有自行徵辟緣屬之權,而這些人所徵辟的多是,從太學、白學、白院結業而回歸家鄉的學子們。
這證明了賢良的再一次下放,以血緣、爵位作為衡量賢良與否的標準已經不再適用了。
而從桓帝以來,兩次禁錮之禍,使得世家大族出生計程車人賢才不得為國效力,導致沒有能力的宦官親朋以及外戚家族把持權柄,這才有瞭如今這亂世天下。
將軍若是想要賢才匯聚,不再為缺少人才而頭痛,就應該尊重的對待世家出身計程車人,他們都是以詩書傳家,有基本的德行。
從小經受過書籍竹簡薰陶過計程車人,總是要比依靠親親關係,竊據高位之人要可靠的多。
而往往家世逾是顯赫,祖上逾是官職高要,家族中的子弟就逾是有能力和才德。因此如果只是靠著當地郡守州牧,以個人之喜好來評判一個人是否賢良,總歸是不如客觀的家世顯得可靠。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若是被推舉的世家子弟為官之任上,做出了什麼有損國家之事,那就會讓他的家族跟著蒙羞,這也是對這人的另一個方面的監督以及約束。”
劉備聽著陳群的長篇大論,對他所說的有一些認同,但是總覺得哪裡又有些不對。
“將軍,我有一言,不吐不快。”呂布、成廉這些邊郡武人出身的人,對於陳群以家世論才能感到不舒服,於是呂布想要說出自己心中所想。
“呂將軍請講,此乃眾議,不以言論罪。”
“將軍,適才陳從事言家世顯赫的子弟,多才多德,可是我認為,那些氏族子弟也不乏有違法犯罪之徒。
沒有家世的人,也不見得都是無才無德之輩,就如我呂布,雖然家世低微如塵土,但是憑藉我自己的努力,是能夠成為叱吒一方的將領的,只是有沒有人給我這個機會而已。
若是人人都有一次機會,那些底層之小民,又如何不會成才,焉知又如何不會成為下一個衛青。
若是完全以家世來評論,有才與否,我呂布第一個不服。”
“對,將軍,我等也不服。”
符合呂布的多是武人出身的將領,他們多是從邊郡靠著自己的刀槍一刀一刀的拼殺出來的。
憑什麼那些出身顯赫的人,一來就比他們這些拼殺上來的人地位高。
劉備安撫了呂布等人,看陳群也不知道說什麼,便看向白近:“白近,你與我均是從微末之中盛起的,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
如今跟著自己從涿縣出來的人,關羽不在,張飛素來沒有頭腦,簡雍又不精於謀略,而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399章 任選賢良何以準,高談闊論實為早(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