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南征敗仲達顯名,離間計都護西域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453章
南征敗仲達顯名,離間計都護西域
涼州平定後,天下就只剩下曹韓佔據的豫州與荊北,吳國佔據的揚州、交州與荊南。
這些年雖然趙漢因為高層大換血,所以不得不停下戰爭步伐,處理好國內的政務。
但是曹韓與孫吳並沒有歇著。
自從益州被趙漢佔據,特別是唯一一個聯絡涼州的漢中丟失,曹韓便失去了涼州的訊息,一度以為大將軍夏侯淵等人已經身死。
故而曹丕重新任命了曹真為大將軍,主持全國軍務,以司馬懿為尚書僕射,作為政務核心。
不過益州戰略失敗,曹丕重新盯上了荊州,妄圖掙扎。
故而連續兩年,率大軍八萬,親征荊南,但是都被吳國大都督陸遜所阻止。
無功而返。
趙漢、曹韓面臨著新老交替,孫吳也一樣,不過孫權比之劉備、曹操年紀比較小,故而如今還健碩的在位。
不過老將甘寧、魯肅、張昭、黃蓋等人都相繼去世,孫吳也面臨著無將無才可用的情況。
適逢曹丕南征,孫權無奈用上了魯肅臨終前推薦的,才三十歲出頭的陸遜為荊南都督,命他抵抗曹軍。
好在陸遜不負眾望,運用曹丕輕視自己年輕的優勢,從江夏繞過曹軍防線,成功燒了曹軍位於當陽的糧倉。
曹軍糧草短缺,無奈撤退。
第二年,曹丕再次來襲,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統帥江東水陸軍三萬,抵抗曹軍。
最終曹丕因為缺乏水師之利,以及沒了涼州馬場,馬力不足,無功而返。
騎兵沒有辦法,但是水師自己可以在襄陽督造。
於是章武四年,這次曹丕在漢水的水師一萬人訓練完成,再次起大軍六萬,攻打江夏、廬江。
江夏與廬江,也是曹丕多次南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曹丕丟失了了漢中,實力大損,又逢汝南、陳留叛亂,荊北兵力空虛之際。
當時還沒有病逝的魯肅,果斷突襲了曹軍在江北的駐地,曹軍大敗,接連敗退出廬江、江夏,最後於江陵抵住東吳的兵鋒。
至於孫權為什麼敢在這個時候攻打曹丕,一者曹韓在南邊的兵力不足,二者曹軍在江南的名將曹仁新逝,士氣大跌。
三者曹韓實力大損,已經與孫權沒什麼差別,故而孫權也不虛了。
孫權一介雄主,豈會甘心自己一直對曹丕小兒稱臣納貢,曹丕可稱帝,劉備可稱帝,為何自己不可?
只是曹軍報復來的如此之快,是孫權沒有料到的,只好放下正在準備的稱帝計劃,全力抵抗曹丕的來襲。
雖說曹韓勢力因為趙漢大損,但是也要看與誰相比,騎兵受損,但是曹軍步卒依舊精銳。
戰爭初期,曹丕憑藉精銳的軍隊,接連勝利,吳國軍隊根本不能敵,使得曹丕攻下了半個江夏郡,兵鋒直抵廬江。
最後是陸遜憑藉水師之利,一路強行憑藉艦船駛入漢水,燒了曹軍位於當陽的糧草。
曹丕無力再進,只得引軍撤退。
第二次甚至丟失了荊北地區,江陵重鎮失陷,使得吳軍兵鋒抵達襄陽。
兩次南征的失敗,讓曹丕極為受挫,甚至不願意再戰,想要等著劉禪來攻,自己直接投降好了,但是司馬懿見此,勸說道:
“與其與吳國爭雄,不如重新奪回漢中,我們這兩年只是失去了涼州的訊息,憑藉夏侯將軍的勇武,未必就失了涼州。
若是重新奪回了漢中,涼州失而復得,吳國難道還能夠再次與我們相爭嗎?”
曹丕被司馬懿說動,便任命司馬懿為驃騎將軍、荊州都督、假節、改封向鄉侯,領兵三萬,駐兵襄陽,命他全力攻略漢中。
司馬懿進駐漢中後,派出多路探子細作潛入漢中,探聽情報。
除了得知如今涼州正在經歷戰事以外,還探得漢中守將是太守張任,上庸的守將是則是偏將寇封、孟達。
張任、孟達是蜀將,寇封原是荊州人,一直跟著劉琦,而劉琦如今已在平原享福,不再關注天下事,一心只結交名士、談吐詩賦為樂。
思慮再三,司馬懿派人給寇封傳信,書中道:
“當初將軍隨平原王劉琦、益州刺史諸葛亮轉戰蜀地,與黃忠、嚴顏等人同帳為將,亦是兩人之心腹,但如此所為,所為不過富貴而已。
而今劉琦為平原王,盡享人間安樂;諸葛亮為益州刺史獨攬蜀中大權,權勢在握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453章 南征敗仲達顯名,離間計都護西域(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