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74章 學政務劉深問政,首出言少年賢帝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474章

學政務劉深問政,首出言少年賢帝

四月三日

太傅白康卸任中正令一職,轉由白公裕擔任。

照例,白康應該一同卸任太傅、中正令,交由其子白公擔任,自己歸國頤養天年。

然當今天子年幼,莊帝又親自將其託付給自己,使得白康無法就此離去,也就繼續擔任著太傅,每日不辭辛苦,早早進宮,教導著天子。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白國雙公臨朝,一同擔任朝職。

天子劉深,聰明伶俐,仁孝具備,白康常常向群臣稱讚其能,不失為明君。

有次一御前大臣犯了錯,疏忽的將行文寫錯,被丞相費禕大罵。

恰逢劉深在一旁觀摩四位輔政大臣處理政務,聽見後,便將其召集過來詢問緣由。

起初大臣在四位輔政大臣的注視下,懦懦不敢言。

劉深故作不高興道:

“古書上說:君臣奏對,君問策,臣必恭敬的誠實回答君主的問題。

若臣下滔滔不絕,如同潑灑豆子一樣向君主傾訴內心的建議,代表君主的德行已經可以傳播四海,所以臣子沒有什麼可怕的。

若臣下顧左右而言他或沉默不言,如同坑窪裡的死水,掀不起一絲波瀾,代表對君主的恐懼已經達到了極點,或是已經對君主的德行失望,不再相信君主。

朕自問初登大寶不久,還沒有將仁德傳播到四海那樣遠,但是也沒有絲毫失禮的地方,更沒有來得及做出什麼天怒人怨的壞事。

那是什麼讓你無法言語呢?

難道是你欺負朕年幼,不懂政事,或者沒有親政,沒有權利嗎?”

大臣滿頭大汗的跪伏在地,大喊道:

“臣惶恐,實乃臣之所為太過於羞愧,故而無顏奏對君前。

絕對沒有絲毫輕視陛下,乃至矇蔽陛下之事。

相反,臣多次聽聞陛下聰明,有烈祖之德,自慚形穢之下,不敢汙了陛下的耳朵。”

劉深卻說道:

“不然,朕想要聽到什麼,不是你決定的,而是朕自己決定的。

朕若想要聽聖賢之書,必定親近大儒高功,摒棄小人之言;朕若想要聽靡靡之音,必定親近伶人舞女,摒棄賢臣之語。

伱怕一些汙穢的東西髒了朕的耳朵,可是難道你不說,這腌臢之物,就不存在於這個世間了嗎?

再者,朕乃一國之君,若臣下都只報喜而不報憂,朕必定會沾沾自喜,以為國家富強鼎盛,卻不知國破身亡就在明日。

若臣下都只說些讚美之語,而少言市井之事,朕必定如圖高高在上的神靈,以為一言可定天下,卻不知還需要俯首親為。

這麼說來,你的行為,對朕來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大臣簡直已經被劉深說得慚愧不能自己,痛哭流涕的將事情經過全部告訴了劉深。

原來自從劉備定鼎以來,雖行中正,明官制,然隨著版圖的擴大,行政機構也隨之擴大。

劉備在原有的漢三公九卿的基礎上,增設尚書檯。

尚書檯有尚書令一人、尚書僕射兩人,六曹尚書(吏曹、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以及左丞、右丞、侍郎、令史等若干人

尚書檯不僅負責詔令的稽核,同時也負責詔令的實施。

這就使得三公九卿的權利被極大的削弱,成為一種虛職,不過三公九卿也能夠成為國之重臣,只是必須得加錄尚書事,才能過問國之機密。

因此三公九卿,仍舊在行使一部分執行權,加上六曹尚書,也就是說大漢有兩個行政機構,職權交叉。

雖說有九卿與尚書檯一同處理政務,雖說疆域擴大,但是人數也在增加,但是這不僅沒有加快政令的通行,反而因為職權重複、交叉,造成一些事情互相推諉。

同一件事,拿去尚書檯,尚書檯讓其去找九卿,去找九卿,又讓其找尚書。

運氣好的,兩處有一處接了,事情得以解決;而運氣不好,一來二去事情就被拖沒了。

或變得更加嚴重,引起更大官職的大臣關注,重臣親自下場過問,事情才有解決的希望。

而這位大臣就是因為手上的事情被拖得嚴重了,終於引得丞相費禕關注。

費禕是何等賢才,一眼就看出這件事本可以最小的代價,在事情發生之初就徹底解決,卻被生生拖成了大問題,需要耗費巨資,極大的人力物力去解決。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474章 學政務劉深問政,首出言少年賢帝(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