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82章 聚義士密謀除逆,事不密符節之要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482章

聚義士密謀除逆,事不密符節之要

雒陽,南宮

劉諶在此處召集了崔琮幾人,準備商議廢除司馬師之事。

至於司馬懿,垂垂老矣,而且徒有威望,並沒有什麼實權。

在劉諶看來,司馬氏中,自己只需要擔心的只有司馬師,只要司馬師被廢除,司馬氏就翻不起什麼大浪。

劉諶認為自己很仁慈,只是廢除而已,並不是誅殺。

畢竟司馬氏於國有大功,隨意殺之,不詳。

“諸卿,如今司馬師侵權,朕的命令已經沒有多少作用了,現在朝中諸臣是隻認司馬師的太尉令,而不奉朕的皇令。

朝中大臣,十之五六,都是司馬氏的人,若司馬氏再不除,恐怕這天下就不再姓劉了,就要改信司馬了。

曹韓之鑑,為時不遠。”

到場的崔琮、白成、孟獲、夏侯玄四人都是死忠的漢臣。

其中崔琮是劉諶的妻弟,與劉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白成是白共之子,繼承了修武侯的爵位,開國元戎之後,二代中僅存的碩果。如今已經是六十多歲了,也算是三朝老臣,世代食漢祿。

自從白共之後,鎮北軍已經徹底成為歷史,修武侯一脈與雒陽白氏一脈一樣,徹底的融入大漢。

而世人也不再將這些出走白國白氏的白姓子,視為白氏的一部分,或許也沒人在意。

孟獲雖是蠻人歸化,但是已經在雒陽沉淪了十數年,除了面容的差矣,早已與漢人沒甚兩樣。

又有諸葛亮的教化,他自認為可以為了大漢不惜此身。

夏侯玄是夏侯博的三世孫,也是元戎之後,最是忠心。

“陛下,既然您有此心,還請吩咐,我等世食漢祿,承蒙先帝之恩,若陛下有所驅使,敢有不效命的道理?”

白成最先發言,引得其餘三人紛紛表明忠心。

劉諶很滿意,出言道:

“正是有卿等這樣的忠貞之士,大漢才能三次復興,這在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即使如商周,也只是二興而已。

如今司馬師已經年過六十,早已應該致老還鄉,可他不僅沒有,反而貪圖權勢,把持朝政,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據朕所知,衛將軍鍾會,是司馬氏的人,衛尉與司州校尉也多與司馬氏有所交際,恐怕也不可信。

其次中書令王基,尚書令州泰,是司馬懿一手提拔上來的,與司馬氏也是藕斷絲連,向來與司馬氏同仇敵愾,也不可信。

如此看來,只能調駐紮在京師周邊的中軍入京了。”

雖然此時劉諶已經被司馬師欺壓如此,但是憑藉與司馬師同朝為臣這麼多年,也算是十分了解朝堂上的關係,不至於一無所知。

“陛下,對於此法,臣有二慮。

一者,調集外兵入京,有沒有可能造成董卓之禍呢?還需要細細斟酌。

二者,駐紮京師周邊的中軍必須要依靠符節來排程,他們向來是認令不認人,除非陛下親自出面,否則恐怕不僅沒辦法調集,還有可能洩露此事,讓司馬師察覺。”

太常夏侯玄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

劉諶一思考,這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旁的崔琮出言道:

“太常卿多慮了,你的第一個擔心,根本不會實現。

此時的情況與前漢末年的情況很是不同,當初之所以出現董卓亂政,是因為董卓乃常年鎮守邊疆的邊將。

朝廷對他素來不甚親近,所以使他沒有一點的法度。

而如今這只是調集中軍入京,二人不是外軍,中軍常年跟隨陛下和歷代先帝出征,對於皇室的忠心,不是前漢可以比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只要掌握了駐京的這十萬大軍,即使司馬氏在地方有很深的根基,也翻不起大浪,朝廷翻手可定。

第二,如今的符節令,掌握在太皇太后的手中,不管怎麼說,太皇太后還是劉家的人,不是他們司馬家的人,心還是向著大漢的。

再說了,自從陛下登基以來,並沒有虧待太后,只要陛下呈以利弊,太后定會支援陛下,交出調兵的符節。

因此臣以為,陛下的計策是可行的。”

如果沒有經過中書檯和尚書檯的蓋章,劉諶是無法從符節令那裡去拿到符節的。

但符節令是甄氏之人,只需要得到甄太后的同意,想必符節令也會網開一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482章 聚義士密謀除逆,事不密符節之要(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