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44章 陰謀顯大夏國力,夏水軍渤海遭遇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544章

陰謀顯大夏國力,夏水軍渤海遭遇

鄭宣死之前,將得知的燕國陰謀,教育了自己的兒子鄭忠,讓他率領自己逐漸的軍中最精銳一支三百人騎兵,衝出重圍。

將這個訊息帶回漢城,最重要的是,帶去朝鮮。

他相信,有著這個訊息,鄭氏將得到夏國最大的支援,鄭氏將世代掌控朝鮮的國政,成為朝鮮的無冕之王。

聽到了李在民與鄭忠的訊息,白桉當即意識到不好,在承諾了一定會為漢城派駐援軍後,馬上讓人將駐守清寧的平州刺史馬燮叫回來。

二月十三日

馬燮馬不停蹄的抵達朝鮮城。

兩人不斷交換了意見,最終決定向朝廷上表,同時請求朝廷向平州增駐援軍。

為了不讓燕國先手,兩人決定,由馬燮帶領七千人駐守安平、清寧,鞏固城防,並徵召當地漢民為兵,提前展開軍事訓練,至少要堅持到朝廷援軍到來。

另一邊,白桉帶領三千人馳援漢城,只要漢城不失,將與燕國勾結的朝鮮叛軍,擋在漢江以南,平州不至於腹背受敵,壓力也會小很多。

三月二十日

平州、朝鮮的訊息還沒有傳來,白樞就已經預知到了一些苗頭。

奉刀衛的報告,趙國最近不斷在往樂陵調集重兵,據安插在樂陵城中的細作所說,直到今日,樂陵方面的趙軍,不下五萬人。

另一面,駐守臨渝關的慕容軒來報,關城之下,不斷出現燕國的斥候,且頻率越來越高。

根據慕容軒自身燕國舊將的理解,這是燕國即將對大夏開戰的預兆。

斥候的出現,是燕國在偵查大夏對於臨渝關的守備力量。

種種跡象表明,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正在緩緩向夏國壓來。

三月二十一日

白樞召見了國尉劉承、國相蘇正、尚書令崔巍、大將軍白林等人,諮詢國內軍事。

(白林已經從北疆府任上卸任,被白樞任命為大將軍,主管中央軍的日常軍務。

而如今的北疆府總管是原幽州刺史呼衍英,北疆府這才真正開始行使他三品衙門的職權。)

根據幾人的闡述,夏國的國力已經今非昔比,能夠最大限度的拉出二十萬大軍,其中有五萬是騎兵,都是經過最少一年訓練的,不是才脫離農田的農夫。

蘇正則是說雖然這些年建設護國寺、築造宣化城、填充六鎮、鑄造海船、訓練水軍等等。

但由於夏國重視水利,勤修堤壩,即使趙國去年因為決堤,淹沒了青兗豫三州,但夏國這邊卻沒有任何水災。

反而國內的糧食連連豐收、增產,加之海洋貿易繁榮起來,透過津州-青州-揚州,津州-朝鮮-倭國兩條貿易線,所獲頗豐。

而新設立的海貿司年年增收,使得國庫反倒充盈,各地的糧倉也大多盈滿,若是擠一擠,暫時停下一些建造任務,勉強可以支援朝廷一年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聽著各位大臣的彙報,白樞彷彿看到了自己辛辛苦苦餵養的孩子長大了,心情大好。

之前對於趙國、燕國的小動作不斷,也放下心來。

“倒真是今非昔比了,之前國家動用十多萬大軍,就會傷筋動骨,二三年才能恢復過來。

如今二十萬大軍,居然可以維持一整年,妙極,善極。”

有了國力作為底氣,白樞針對兩國的安排也就愈發大膽。

先是往平原郡與渤海郡各自增駐兩萬人,命駐守平原的青州鎮守、山陽王白機,以及駐守南皮的冀州鎮守、太原王白海加強防備,謹防趙國偷襲。

加上兩地原有的四萬人,防備樂陵方面的夏軍就有六萬人。

又向幽州增派了兩萬人,其中五千人,劃撥慕容軒麾下,駐守臨渝關,其餘的都歸在幽州鎮守、廣寧王白鐵麾下。

為了避免地方上擁兵自重,若是沒有戰事威脅的郡縣,大夏裁撤了很多兵力,如冀州一些地方的郡縣,一個郡只有千餘人的常備軍,而一個縣只有二三百人。

只有位於邊境,或境內有山賊出沒的郡,會根據具體需要,增加駐軍。

為了更好的管束地方,白氏基本在每一個州,都設有鎮守,掌控該州兵權,以宗室子弟,異地鎮守,一般沒有開府之權,只是當作將領運用,隨時調換。

如此州中軍陣分離,刺史管行政、鎮守管軍事,而應該掌握一州軍權的州司馬,則成了維持地方秩序的次要軍事長官。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544章 陰謀顯大夏國力,夏水軍渤海遭遇(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