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購茫��舊喜皇侵豢啃剿��飪啃剿�趺垂�兆勇鎩�

我現在的生活水準,反正有房子住、有車開,我估計在成都就是中等偏上的消費水平,也沒刻意追求,就是在物質上讓自己舒適一點了。

吳虹飛:你對飢餓還有印象嗎?

阿 來:有。我覺得不害怕,我自己大不了再回到那時候,無所謂。

可能我們那個時代,不患寡而患不均,現在是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這個事情把大家弄得……但是我們從那時候過來的人都是精神上對自己要求,物質上能達到今天這麼豐裕的狀態,超乎自己想象。因為中國社會會告訴你,如果你一直從事精神上的勞動,那你是不會過上好日子的,我們從開始寫作就有這個準備,不然我就幹別的去了。

吳虹飛:那你現在還會談理想嗎,文學理想?

阿 來:有理想,但是我覺得你老談它幹什麼。我做的所有的事都是照著這個理想做的,我說過一句話,就是如果有那樣一個宗教的話,文學本身就是我的宗教。

●“我只是內在性格比較彪悍”

吳虹飛:那你作為一個藏族人,有宗教信仰嗎?

阿 來:沒有。

吳虹飛:這個在藏族裡面是比較少的情況吧?

阿 來:對。我們可能覺得,我們得到的知識把我們解放出來了。我們這種人可能有宗教感,但是不會去具體信仰,因為現在信仰宗教很麻煩,大部分信徒是不研讀經典的,只崇拜古像、崇拜這些神。很多人在一個特別的氛圍裡頭可能不能表達自己的懷疑,但是我覺得,宗教是依靠一套儀式、一個習慣而存在的。可能很多東西精神上我們能接受,但到現實中,宗教為了生存,很多東西就變通了。大部分老百姓沒有文化,他們在一個金碧輝煌的場所,不斷地看到高高的神像,中間還有他媽一撥神職人員腦滿腸肥……我對這個東西置疑。

我覺得可能宗教說到底,最後還是一種宿命感,在那些不是特別狂妄自大、不是特別無知無畏的人身上,我相信這種宗教宿命感是有的,我可能比別人更強烈一些吧。我對宿命的理解是,生命這麼短暫,十幾歲什麼都不知道,七八十歲以後知道也幹不了了,也就這麼三四十年,儘可能按照自己所想的,多做一些事情,不要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宿命感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想法,因為大部分佛教講宿命就算了。

吳虹飛:這種懷疑是在你小時候就出現了嗎?

阿 來:我們的成長經歷跟你們不一樣,我們是60年代、70年代成長,這個時期整個宗教是被禁止的。但是我們讀佛經、讀聖經、讀到釋迦牟尼本身覺悟的過程,都是非常好的,很崇高。但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宗教又恢復了,它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就是建造偶像,建造越來越金碧輝煌的場所,然後就是越來越多的人,一旦披上了一件袍子,就變成了……他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巨大的權力、巨大的話語。掌握權力的人會濫用權力,不管是什麼樣的權力。這樣我對它從強烈的興趣,到突然發現在現實當中並不真正體現我們的精神世界,肯定會深刻的失望。 txt小說上傳分享

阿來:近乎傳奇的個人史(6)

一個藏族人,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信仰,可能需要更多的勇氣。這個社會從來就是少數遵從多數人制定的規則,我只是內在性格還是比較彪悍的。

我覺得我的宗教這個時候是文學,文學從機制上講,我相信它跟宗教差別不大,任何東西,我們把它推到極致都是一種追尋世界本質的途徑,而不是別的。

吳虹飛:你為什麼對藏密不信任呢?

阿 來:也不是對藏密不信任。我覺得他們沒有解決好兩個問題。第一個,這個宗教基本上是佛教傳到藏系,大概是從公元七八世紀起,他們就控制西藏,在西藏沒幹什麼好事情。應該說在六七世紀,西藏就很強大了,文化什麼都很強了,而到上個世紀50年代,1000多年,這個社會沒有任何進步。那麼很顯然是藏密的問題,他們控制西藏,進行文化壟斷,不發展生產;第二個就是把所有的財富都集中在自己這兒,西藏唯一可觀的就是廟宇,老百姓民居建得像樣的沒有,而且內部沒有進行過歷史的研究。他掌握權力以後,文化的專制,權力的腐敗,登峰造極。

我去很多地方,也問過###喇嘛這些問題,最後爭論也比較激烈。他們沒有辦法正面回答我。密宗,它只是某一種瑜伽的功法,某一種修煉方式。要命的是,它一直政教合一,一直都掌握所有的社會權力。

《名流美容院林冰瑩未刪減》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