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2部分 (第1/4頁)

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掀起重重迎送浪潮,到處是一片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景象。

可是各師各旅的將校們不願意了,大家都說蕭司令這麼精明的一個人,怎麼忽然變得如此糊塗?難道為了他今後的前途,藉機攝取民心、積蓄政治資本?難道是趁機堂而皇之地刮地皮斂財?或者是少年得志、開始飄飄然了?

但是,不管將校們有何意見,蕭益民就是樂此不疲,走走停停,我行我素,從成都到資州八十公里多點兒路程,大軍竟然走了三天,誰勸也沒用,說急了他來一句誰是總指揮?差點兒沒讓勇於進諫的幾個將校氣得背過氣去。

耿直的第二師師長彭光烈更為惱火,眼睜睜地看著盤踞自流井的一個營滇軍擄走鉅額民脂民膏,從容不迫地撤到敘府,七天後大軍終於走到內江城,左路軍司令彭光烈氣得再也不願跟隨蕭益民同行,黑著臉返回自己的營房,下令立刻整裝待發,爭取兩日內向南疾行一百五十里,一鼓作氣打下瀘洲府北面的屏障瀘縣,反正瀘縣也是左翼軍既定的進攻目標。

雲南軍政兩界首腦也樂了,剛開始他們都被四川聲勢浩大的作戰決心嚇了一大跳,從成都源源不斷髮到昆明的電報全是川軍如何強大,民眾如何萬眾一心,令雲南政府和滇軍總部無比憂慮,致使蔡鍔兩次下達撤兵命令,無奈最後還是禁不住前線將領們的強大決心和請戰要求,加上滇軍上下也極為需要透過此戰檢驗自己的真正實力,早就於心不甘的蔡鍔大手一揮,滇軍各部由此而開始了興奮的大戰準備。

然而,隨著後續訊息的不斷傳來,雲南省政府官員和滇軍上下全都舒了口氣,紛紛嘲笑耀武揚威的川軍總指揮蕭益民是現代版趙括。

雲南所有報紙一改惶惶不安的態度,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樂觀精神,大肆嘲笑川軍的愚蠢和蕭益民的欺世盜名,肆無忌憚地指出川軍連基本的現代軍事知識都沒有,任憑數十名隨軍記者大肆報道,《雲南日報》軍事評論員尖刻地著文諷刺:估計我們很快就能從前方記者傳回的報道中,知道被俘的川軍總指揮蕭益民穿什麼顏sè的內kù!

被中外各界譽為中國現代軍隊三大搖籃的雲南講武堂,特別就此展開專題分析,大批從日本深造回來的教官每次談起蕭益民行軍中的“光輝事蹟”,就會引來滿堂學員的鬨然大笑,幾乎所有教官都無比自信地為尚未開始的川滇之戰下結論:“川軍失敗已經毫無懸念,經此一役,彼消我長,我軍必將揮師北上,劍指成都,指日可待!”

二十五日傍晚,內江城南松山軍營,川軍前線總指揮部。

剛滿二十九歲的邊軍第二混成旅少將旅長王陵基,在指揮部院子裡不安地來回走動,不知道該不該進入指揮部去問問司令蕭益民。

王陵基先是以陸軍速成學堂教官身份,主動加入新軍統領鍾穎部入藏平叛,平叛回來後,千瘡百孔的駐藏軍解散,鍾穎見時局混亂,大勢已去,不顧蕭益民和眾將校的再三挽留,黯然返回北京老家。

臨行前,鍾穎特意對自己的參謀長王陵基建議:“放眼四川將帥,唯一值得你追隨的,只有我的兄弟蕭益民,不信你就慢慢看。”

正因為如此,心明眼亮的王陵基婉言拒絕了尹昌衡的盛情邀請,以及授予他少將旅長職務的許諾,在蕭益民飽受排擠的時候沒有急於決定,而是回到重新設立的四川陸軍講武堂,繼續當他的教官。

蕭益民巧妙擺脫困境、一舉勝出之後,三次登門找王陵基懇談,表明心跡和奮鬥目標的同時,誠懇地邀請王陵基加入邊防陸軍共同創業。

本就與蕭益民做過陸軍速成學堂同事的王陵基深受感動,毅然加入邊防陸軍,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將邊軍第二旅治理得井井有條,王陵基和蕭益民的三位共同學生,也在王陵基的指導下展lù才華,深受麾下各團官兵的尊敬和擁護。

如今的邊軍第二混成旅,無論是精神面貌還是戰鬥力,均不遜於王鍵率領的邊軍第一混成旅,王陵基也因他的才華和實幹,深受司令蕭益民、參謀長包季卿的信任和器重。

此次川滇之戰,邊軍兩個旅一明一暗、分頭出擊的作戰計劃早已確定,這一機密計劃只在邊軍司令蕭益民、參謀長包季卿、一旅旅長王鍵、二旅旅長王陵基四人出席的核心會議中研討推演,對外一直嚴格保密。

信心百倍的王陵基暗下決心,要和自己的學生王鍵比一比,可時至今日,部隊距離前線還有近百公里,任何訊息都沒有從蕭益民嘴裡透lù出來,這讓王陵基心裡很不踏實,非常擔心參謀長親自指揮的第一旅出現什麼意外,所以到

《傲氣凜然全集》 第7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