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部分 (第1/4頁)

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扒昂蠛螅�谷淮鐧絞��搖2還��廡┬鋁⒌惱�郴虯胝�匙櫓�舜思浞址趾蝦希�訟�順ぃ��亂槐浠蛘咭輝率�洌�稍鄙踔亮煨湟埠斂還潭ǎ�袢帳譴說常�魅杖闖殺說常�畹筆鋇娜宋��墾#�擦詈罄吹難芯空呶��誹邸�

譬如後來在臨時參議院中一時雄起的共和黨,便是由統一黨、民社、國民協進會、國民公會和上文提到的國民黨五個組織合併而來。說到統一黨,原本是章太炎發起的,但由於他這個人脾氣極大,一向孤傲難以合群,弄到最後黨內很多人也不能容他,結果開黨元勳章太炎反被排擠了出去,最後袁世凱的親信王賡(即後來的大漢奸王揖唐)控制了統一黨,章太炎反由一個組黨的急先鋒變成了一個無黨分子,鬧騰一場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看來文人和政客也是術業有專攻,非專業人士不能從事)。

共和黨是1912年5月9日在上海張園正式成立的,副總統黎元洪被選為理事長,張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彥圖為理事,另外還選出幹事54人,包括當時的知名人物熊希齡、範源濂、章宗元、蔣尊簋、朱瑞、莊蘊寬、呂公望、趙惟熙、楊增新、胡景伊、程德全等人,都加入了共和黨的圈子。共和黨大多由清末的立憲黨人及舊官僚所組成,他們的政治取向是維護統一共和、支援中央集權主義,正好與袁世凱的想法不謀而合,因而被袁世凱利用來對抗同盟會。當然,共和黨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雖然用國權主義抵制同盟會的民權主義,並在參議院中與同盟會的革命黨人作對,但其實也是想借助袁世凱的支援來發展自己的勢力,以待日後能夠獨立執政或者與袁世凱分享權力。共和黨成立後,便在全國各地積極設立分部,其黨員數量一度超過了10萬人。

在全國各地組黨運動如火如荼的形勢下,同盟會也感到了莫大的壓力。在開始的是時候,同盟會於3月3日在南京三牌樓召開本部全體大會,宣佈同盟會正式改組為公開的政黨。在組織上對外公開後,同盟會挾革命之盛譽,在各地都得到了迅速發展,會員在數月間便增至十數萬人,支部也遍於18行省,成為民國初年勢力最大的一個政黨。

遷到北京的臨時參議院在經改選後,共和黨因為合併黨派而勢力大增,同盟會在人數上已經不佔參議院的絕對多數,而共和黨更是藉助袁世凱的勢力,在很多事務上壓同盟會一頭。在這種情況下,宋教仁向孫中山、黃興提出改組同盟會,並打算像共和黨一樣,將其他政治主張接近的黨派合併而入。孫中山和黃興在辭去公職後,在政治一度消極,對宋教仁的主張既不反對,但也不是十分熱心,因而讓宋教仁得以施展手腳,對同盟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組織更新。

除了同盟會和共和黨外,當時在參議院中佔據一定議席的是號稱“第三黨”的統一共和黨。這個黨派也是由三個政團合併而來,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蔡鍔、景耀月、彭允彝和谷鍾秀、吳景濂等人。統一共和黨在內閣風潮中也受到共和黨與袁世凱勢力的排擠,因而和同盟會走得比較近,最後雙方都產生了合併的想法,增強彼此競爭力,以便在即將到來的正式國會選舉中獲得優勢。

但在改組合並問題上,統一共和黨人並不想直接併入同盟會,而是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變更同盟會名義,二是廢除民生主義,三是改良內部組織。事實上,統一共和黨人並不希望自己是被吞併,因而主張不用同盟會原來的名號;而且,他們也不贊成同盟會過於激烈的主張,譬如民生主義中的平均地權等。

在同盟會這邊,當時最積極的是宋教仁、胡瑛、魏宸組、譚人鳳、劉揆一等人,但也遭到了很多同盟會員的抵制,因為他們認為目前局勢不穩,很容易被人乘虛而入並加以瓦解,而一些同盟會員對改變沿用了多年的同盟會名號也表示堅決反對,如蔡元培就表示“不能捨己從人,名稱萬不能改”。

這時,清末名臣岑春煊為首的上海國民公黨在得知統一共和黨和同盟會要合併的訊息後,也派出代表到京參與合併談判,但他們除了同意統一共和黨所提出的三個條件外,又提出一條要求,那就是將同盟會綱領中的“男女平權”一項取消。

經過商議後,同盟會接受了統一共和黨和國民公黨所提出的條件。 8月7日,北京的共和實進會和國民共進會也派代表參加合併談判。8月13日,這五黨釋出聯名宣言,宣佈新的國民黨成立。由此,同盟會的名稱便退出歷史舞臺,正式改組並更名為國民黨。

8月25日,國民黨在北京湖廣會館召開成立大會,場面空前壯觀,到會者足有2000人之多。在臨時主席張繼讀五黨合併

《民國往事電視劇線上》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