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1939年1月至1940年3月,華北方面軍根據大本營的意圖,連續實施了3次治安肅正計劃,其中心是用武力“討代肅正”,以鞏固點線,擴大面的佔領,爾後建立各級偽政權,運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手段鞏固佔領地區。
建立長期自始體制
1938年底,日本修改侵華方針的原因之一是要減少軍力、國力的損耗,因此,建立長期自給體制,就成為其新的侵華方針中的重要內容。日本原企圖迅速戰勝中國,在中日“經濟提攜”的名義下,取得種種經濟上的權益。
但是,戰爭持久化及消耗的劇增,使日本等不及“經濟提攜”的實現,迫不及待地提出要在已經佔領的地區進行“自主的建設。”[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2〉,朝雲新聞社,1976年版,第283頁。'
1939年3月30日,日本陸軍省和參謀部在《從戰爭指導觀點出發處理目前各案件的準則》中,也把在“治安地區,特別是在其中的主要地區進行必要的建設”作為持久戰爭的一個主要手段,並強調:“目前在重要治安地區確立治安和建設尤為重要。為此,要在逐漸形成重點的同時,為長期計劃制訂各種措施。”[日]《現代史資料(9)日中戰爭(2)》,美鈴書房,1964年版,第557頁。'
鑑於戰爭長期化已不可避免,日本開始要求侵華日軍努力提高獨立生存能力,實現長期自給,企圖以“節流”方法減輕日本國力的負擔。
1938年12月6日,陸軍省及參謀部提出:在為恢復治安而固定配備充分兵力的同時,要“努力使其實現長期自給的局面”。[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2〉,朝雲新聞社1976年版,第289~290頁。'
1939年3月30日,再次要求“要使現地兵團為了部隊的生存而採取長期持久自給的態勢,……努力充實整備戰力,同時儘量節減人力、物力的消耗。”[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2〉,朝雲新聞社,1976年版,第289~290頁。' 要求侵華日軍在現地實現“自給”,清楚地反映了日本戰爭經濟的貧困程度。
第四編 轉入相持(1938。11~1940。12)
第二十章 中國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
第三節 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制定抗戰新階段的戰略任務
就在日本著手修改其侵華方針的同時,中共中央及時預見到戰爭形勢即將發生的變化,於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開了擴大的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17人,中央各部門和各地區領導幹部30餘人,是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的中心議題是毛澤東所作的《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並在此報告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毛澤東的報告和政治決議總結了以往抗戰的經驗、教訓,分析了今後抗戰的發展趨向,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新階段的戰略任務。
一、對抗戰以來的總結和對今後抗戰形勢的估計
在六中全會上,毛澤東依據已經表現出的敵、我、友三方面優劣條件的發展變化,對15個月的抗戰進行了深刻總結,他指出:經過15個月抗戰,中國有了很大進步,但尚未達到足以反攻勝敵的程度;日本已面臨重重困難,但尚有餘力;國際上雖已給予中國道義上和物質上的援助,但國際形勢尚未達到最有利之時。這種狀況決定了敵優我劣的基本態勢還不會很快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抗戰是長期持久的戰爭。在長期的戰爭較量中,日本的強勢因素將隨著戰爭程序而逐漸衰減,其小國寡民,兵力、財力、物力的先天弱點,侵略戰爭所造成的與整個中華民族及本國人民的絕對對立,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利益衝突等等,不僅不能克服,而且將日益發展深化,最終決定了日本必然失敗的命運。與日本相反,地大物博,人多兵多的中國所具有的雄厚的戰爭潛力,將因中國抗戰的正義性質和中國自身的不斷進步而更加發揚壯大,整個國際形勢的發展也將日趨有利於中國。在中、日雙方所具有的諸條件中,日本的優勢條件是暫時的、脆弱的,中國的優勢條件則是根本的、長期起作用的。因此,只要中國堅持抗戰不妥協,堅持在持久戰中逐步發揮自己的潛力,最後的勝利就一定屬於中國。
六中全會的主要任務是對目前的戰爭形勢及其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科學的估價,以便
《中國抗日戰爭史年表》 第12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