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花公路雙溝(樊城東北約30公里)附近,切斷了左集團後方聯絡。
為使左集團擺脫日軍前後夾擊的地位,第5戰區隨即調整部暑,命令左集團主力依桐柏山,面對隨棗盆地佔領側面陣地,側擊北進之敵,不得已時,則分向唐河、新野撤退;並以第39軍及第13軍一部,分別留置大洪、桐柏山區,開展游擊戰爭。
8日,第84軍第二線陣地被日軍第3師突破,遂於9日開始向唐河、白河西岸轉移,14日到達方城。
10日,日軍主力方面陷湖陽鎮、新野,駐信陽日軍第3師1個團迫近桐柏縣城,日軍合圍即將告成。當晚,第31集團軍在第1戰區第68軍第119師掩護下,向泌陽轉移。
12日,日軍攻陷唐河及南陽,遭牟庭芳部(第121師)與第2集團軍反擊,被迫退出南陽,集結於棗陽以北地區整理。
此時,中國第2集團軍從西興集、保安寨出動向唐河南岸反攻;襄河兩岸右集團和江防軍襲擊日軍第13、第16師側背。從13日起,日軍被迫開始撤退。第5戰區利用主力處於外線作戰的有利態勢,下令各部隊尾隨追擊。
14日,第2集團軍第30軍擊退唐何方面日軍。16至19日,堅持大洪山的第39軍,在大洪山北側長崗店一線阻擊南返的日軍第3、第13師各一部,予敵重創。至24日,第5戰區先後收復棗陽、桐柏等地,日軍除佔領隨縣縣城外均退回原地區,至此,大體恢復戰前態勢,會戰結束。
這次會戰,斃傷日軍1。3萬餘人,'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2編,作戰經過(2),臺北1981年版,第430頁。' 日軍遺屍5000餘具。'《李宗仁回憶錄》,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41頁。'
第5戰區也受到較大損失。這次會戰,第5戰區進退主動,適時轉移外線,立於有利地位。
日軍撤退時,追擊、阻擊得力,取得較大戰果。
三、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4日開始的第一次長沙會戰,是歐洲大戰爆發後日軍對中國正面戰場的第一次大攻勢。(見附圖10)
湖南是中國著名的穀倉,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糧食、兵源及工業資源的重要供給基地。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設於湖南省鄉長沙。該地遭大人浩劫後己逐漸恢復。武漢、南昌會戰後,第9戰區與日軍對峙於洞庭湖東北岸、新牆河北岸、通城、武寧、奉新東南,以及錦江兩岸,對當面日軍“不斷採取遊擊及反擊行動”。'〔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2〉,朝雲新聞社,1983年版,第378頁。'
1939年8月15日,日軍第11集團軍制定了《江南作戰指導大綱》,開始調整和集結部隊。9月1日又下達了臨戰準備命令。日軍企圖集中兵力打擊第9戰區主力兵團,穩定對武漢地區的佔領,藉以挫傷國民黨軍抗日意志,導致國民政府屈服,並推進汪精衛偽政權出籠。其部署是:以集團軍主力(第33師、第6師主力、第3師上村支隊、第13師奈良支隊以及集團軍直轄部隊),由岳陽及其以東地區南進,在汩羅江畔平江周圍地區圍殲中國第15集團軍;以另一部(第106師主力配屬第101師佐枝支隊等),由贛北靖安、奉新及其以南地區西進,消滅高安附近之中國守軍,爾後轉向修水上游策應湘北方面作戰。
日軍參戰兵力有步兵約10萬人,陸軍航空兵團第3飛行團(支援作戰飛機約100架)及海軍一部。
早在1939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當局即確定了守衛湘北、贛北的基本方針。4月15日,軍事委員會致電第9戰區:“如敵進取長沙之動態已經暴露,則我軍與其在長沙前方作強硬之抵抗,則不如作先放棄長沙,待敵初入長沙,立足未定之時,即起而予其致命打擊之反攻。……如此,則我軍必須在嶽麓山構築堅強工事,並附有力炮兵,俾得射擊敵艦與長沙,惟須先行指定目標,測定距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下,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0頁。'
5月16日,軍事委員會又致電第9戰區: “贛北方面,以游擊戰消耗鉗制敵人,對該方面之敵予以反擊。務希隨時隨地切實注意,妥為部署;高安方面,我軍須縱深配備,並準備敵如進攻高安時,應自主的放棄高安,誘敵深入而側擊之。”'蔣緯國:《抗日御侮》第6卷,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版,第172頁。'
《中國抗日戰爭史年表》 第13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