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 (第1/2頁)

四國軍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十二章徐溫的建議

楊行密安排完大小事務後,又向眾人問道,“諸位將軍還有沒有什麼建議,這時候不妨都說出來聽聽。”

將領們無人說話,這時,一位儒雅的將軍起身站出來道,“大王,末將聽聞軍中一向都是用大船運載軍糧,但現在正是六月天,雨水眾多,運路又很久沒有通行,蘆葦堵塞,如果用大船運軍糧肯定難以及時送達前線,所以末將以為不如改用小船運輸。”

楊行密定睛一看,只見那人正是都知兵馬使徐溫,不由得心中感到驚訝。

原來徐溫向來都是一個低調的人。他性格沉穩寡言,很少與人交朋友,周圍的人都覺得他很有威嚴。

他年青的時候以販鹽為生,楊行密最早在廬州起兵的時候,他就去投靠了。那時候,楊行密手下有數萬強軍,被稱為“黑雲長劍”;而當時與他一同舉事的陶雅、劉威等人,被稱為“三十六英雄”。徐溫也是這三十六英雄中的一個。

然而,這麼多年下來,劉威、陶雅等人紛紛立下大功,現在都已經成了各州的刺史等高官;唯獨徐溫一人,沒有立下什麼大功,到現在還只是個都知兵馬使,沒多少實權,也不受楊行密的重用。

不過徐溫之所以沒有什麼大功勞,這主要是因為他不擅長領兵作戰。但此人卻胸中有韜略,更難得的是為人有遠見,擅長收買人心,更擅長知人用人。用一句話說就是,這個人是個天生當主君的人才,卻不是個當大將的人才。

當年楊行密率軍進入宣州時,他手下的眾多將領紛紛率領士兵們四處搶劫財物。唯獨徐溫一人沒有參與搶奪,他見到城內饑民遍地,於是率領手下去佔領了當地的糧倉,將糧倉裡的糧食拿出來賑濟百姓。他這種做法讓楊行密感到很驚異,但也非常贊同他。

前些日子,徐溫的幕僚嚴可求對他說,最近雨水太多,軍中常用大船運輸糧草,可能會難以通行,不如改用小船。於是徐溫便對楊行密提出了這個建議。

主位上,楊行密猶豫了一下,這些具體的事物他並不清楚,於是轉而詢問高勗,“高書記,徐將軍的意見你怎麼看?”

“這…”高勗也愣了,他沒想到還有這種說法。

以往行軍作戰都是用大船運輸軍糧,畢竟大船的載重量要大的多,而且不易沉船,安全上比小船要強的多,所以他也從來沒想過改用小船運輸軍糧。

但剛剛徐溫這麼一說,他便覺得的確有道理,從廣陵到宿州前線的運河已經很多年沒有疏通了,有些水淺的地方,大船難以航行,以往都是用人力在陸地上牽引;但這段時期雨水太多,大船運輸實在不方便,反而是小船輕便,容易通行。

想了想後,高勗答道,“大王,屬下以為徐將軍的意見很有道理,不過軍中向來都是用大船運輸糧草,從來都沒出過差錯;如今突然改用小船,一時半會只怕找不到足夠的小船來。”

若是大軍能緩一緩出征那還好,但看楊行密的意思,只怕今天下午就要出發了,哪裡來得及徵募小船。

“既然徐將軍的建議有道理,那就儘量收集小船吧,能徵募到多少是多少,不夠的還是用大船運輸。總之,不管如何,今天下午大軍必須出發,不能再耽擱了。”楊行密最後決定道。

果然,當天下午太陽快下山時,楊行密率領大軍離開了廣陵。而高勗最終徵募到的小船也不夠,只好多用大船負責運輸大軍的糧草。

******

楊渥此時還不知道徐溫對楊行密提了這麼一個建議。若是他知道的話,肯定要大驚失色,後悔不迭。

原來徐溫這次提的建議非常有遠見,後來楊行密的大軍到了宿州前線,天降大雨,那些大船果然難以通行,反而是小船及時趕到,將軍糧送到前線。但最終楊行密的大軍還是因為糧草跟不上,只好草草撤軍,結束這次行動。在這之後,楊行密覺得徐溫很有遠見,就逐漸開始和他商量軍務起來。

很久以前,楊渥便知道徐溫那時不受重用,一直到後來某次向楊行密提了一個重要建議後,才逐漸得到重用的。

可惜楊渥怎麼也想不起來徐溫到底是提了什麼建議才得到重用的,更不知道事情的起因和時間,因此連搶先截胡掉他的建議都沒有機會。

他畢竟記憶力有限,雖然能記得一些歷史大概,也能知道一些歷史名人,但很多具體的細節他只有一些印象了,記得並不清楚。如果他聽到徐溫的建議,肯定就能想起來了。

此時他站在船頭甲板上,望著滾滾長江,一時忍不住便高聲吟

《南國彩票論壇》 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