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部分 (第1/4頁)

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借取陽光?

可不是嗎!陽光是那麼珍貴,使我們不但要追逐。要把握,甚至要借取!

走在路邊滿是積雪的第五街上,抬頭看到聖派垂克大教堂,我對陽光突然有了更大的感動!我看到那夾在層層摩天高樓之間,原本應該陰暗難得陽光的教堂,居然燦爛耀眼,彷彿閃著光輝,因為——四周的建築採用了全面的玻璃帷暮牆,不但沒有遮住可貴的冬陽,反而紛紛反射,帶來了更大的光輝……。

讓我們都有一片能反射陽光的玻璃帷幕吧!

讓這個世界的人們,都能不自私地佔有陽光,而能與大家共同享受這上天的美好!

讓我們珍惜陽光,站到最高枝!

更讓我們借取每一寸陽光,溫暖每一片土地、每一顆心!

不要以為中國農村有許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實上幾乎沒有!

主要的原因是農民壽命太短……。

無怨無悔的愛

我常在文章裡談起蘭嶼的風景,但蘭嶼給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山,而是海邊遇到的一家人。

那是個傍晚,我在蘭嶼的海灘散步,看到原住民一家人正,蹲在地上整理剛網到的魚,他們把魚小心地分成四堆,也可以說是四種等級。

“為什麼把魚分開來擺呢?”我當時好奇地問。

男人用生硬的國語,指著最好的一堆魚說:“男人魚!”又指指剩下的兩堆:“女人魚!小孩魚!”最後指著顯然又少又差的魚說:“老人魚!老人吃的!”

十五年了,那海邊一家老小的畫面,至今仍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說,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我常想:為什麼老人家要吃最差的東西,又為什麼當時那老人家,竟抬起頭來,對我一笑?

今天,我到朋友家做客,再一次遭到這種震撼!

晚餐之後,我指著桌上的殘羹剩菜,對主人客氣地說:“您準備得太豐盛了,剩下這些,多可惜!”

豈知主人才六、七歲的小孩竟毫不考慮地搭了腔:“不可惜,奶奶吃的!”

“我婆婆等下會出來吃!”女主人說。看見我十分驚訝,又解釋:“她不喜歡一起吃,叫她吃好的,她還不高興,只有剩下來的,她才吃,而且吃得開心!?

現在我坐在桌前寫這篇東西,想到今晚的畫面,禁不住流下淚來,我要再一次問:為什麼?

只因為老人家沒有了生產力,就該吃剩的?該吃壞的嗎?

只因為老人家“自願”、“高興”,我們就任她自生自滅嗎?

相信不少人讀過我在“點一盞心燈”裡寫的“愛吃魚頭”那篇文章。老人家臨終時,幾個朋友燒了她最愛吃的魚頭去。卻聽到老人瞞了十幾年的秘密:“魚頭雖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輩子,卻從來沒有真正愛吃過,只因為家裡環境不好,丈夫孩子都愛吃魚肉,只好裝作愛吃魚頭。我這一輩子,只盼望能吃魚身上的肉。哪曾真愛吃魚頭啊!”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故事中的老人家有幸在臨終時說出心裡的話,問題是這世上有多少為家庭犧牲的父母、尊長,就在晚輩們一句“她自己喜歡”的漠視下,慢慢凋零了!

“是的!她們是在笑,因為自己犧牲有了成果,而快樂地笑!

但晚輩們看到那笑,是不是也該笑呢?

還是應該自慚地哭!?

最近我為公視“中國文明的精神”進行評估,在讀了一百多萬的專家論文後,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論文裡提到西方社會學家,於民國二十六年起,在中國多年調查的結果:“不要以為中國農村有許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實上幾乎沒有!主要的原因是農民壽命太短,平均在五十歲以下,活不到多代同堂的年齡,又因為貧窮而缺乏維持大家庭需要的財富。”

我們能相信嗎?這個中國人常以為自古就盛行多代同堂的說法,竟然錯了!那是“理想”,不是事實!

父母、尊長平均活不到五十歲,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問題是,父母不能甘旨無缺、安享天年、這又難道不是子女的恥辱嗎?

過去窮,我們沒話講!

今天富,我們該多麼慶幸!?可是在我們慶幸的時候,是否該想想自己有沒有真盡孝,抑或又是創造了一種假象!?

記得有一次,我的兒子抱著一碗魚翅湯當粉絲喝,我很不高興地說:“那是留給奶奶的!”

年輕人理直氣壯地講:“奶奶說她不愛吃,叫我吃光算了!?

奶奶是真

《漂泊的人生真實生活記錄》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