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棗強故事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79章
棗強故事
清河郡,棗強縣
棗強縣位於清河郡與信都郡交界,立於張甲河西岸,降水東岸。
兩河之間形成了大片的肥沃土地,全縣除了少數山坡石地,幾乎都是可耕之地,因此其是清河郡有名的產糧大縣。
又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軍事價值極低,且遠離郡城清陽城,對於棗強縣而言,誰佔據此地都無所謂,不過是換一面旗幟而已。
在新莽背行逆施後,天下大亂,棗強縣也不出所料的受到了影響。
但好在棗強糧食夠多,因此沒有激起太大的民變,只是在這期間出了一個令人聞風色變的大豪強-李氏。
李氏原先是棗強的一個小氏族,其為棗強縣西邊李莊的本地宗族。
新莽二年,王莽推行新政引起了天下豪強的反對,李氏身為棗強縣一個不大不小的豪強,也當然會極力的反對,不過李氏出了一個聰明人,即當時的李氏一族族長李侯。
李氏最早是在文帝時期,從河東為躲避匈奴逃難而來,來到棗強定居。
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李氏成功將原來的一個定居點發展成了如今的鄉邑,在百年的發展下,李莊由一個幾十人的流民地,發展成了有人口千餘人的大鄉,其中李姓佔據八成。
當李侯成為李莊新一代的當家人,並被推薦為棗強縣的門下賊曹後,積極地想要成為縣中的大姓,因為此時的棗強縣有三個大豪強把持著棗強的方方面面,就連縣令都要看他們的臉色。
最大的一個是控制棗強糧食的王氏,縣中的主簿一般都是由王氏之人擔任。第二個是控制縣中兵馬的張氏,常年把持著縣兵。
最後一個則是把持著縣裡大半店鋪以及和郡裡一個大族有姻親的劉氏,縣中廷掾的位置常常姓劉。
其中王氏和劉氏勢力大半在縣中,而張氏多依靠底下鄉邑的小宗族。
因此李莊的李氏不意外的一向依附張氏,李侯也經常去找縣裡的幾個張姓軍侯喝酒,交際。
如今朝廷要收繳他的土地,分給那些流民和賤民,那是他們不能忍受的。
於是縣裡所有豪強在王氏當家人王窟的帶領下,在縣中有名的酒樓太白居,宴請縣令閆朝文,並與他達成了合作。
閆朝文字是冀州州牧舉孝廉去過長安的人,身為儒家弟子,有著報國之心,被朝廷任命為棗強縣令,就要為民做主,牧守一方。
要問他為什麼答應的這麼痛快。
三天前,他的貼身隨從,前一秒還在縣衙,後一秒就突然不知所蹤,不僅如此,第二天他的書房裡就多了兩個箱子,一個裡面裝的是他沒有見過的典籍,一個是滿滿一箱的銅錢。
就在昨天,他的隨從突然出現,還帶了一個面容姣好的女子,說是自願進入閆朝文家入妾。
再結合前幾天朝廷的下文,閆朝文哪裡還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但是此時他又能怎麼辦呢?性命不在了,一切都是虛無。
所以他才會在酒宴上答應得如此快。
本來李侯以為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自己又會過上往常一樣“平凡,而又重複”的日子,縣衙-府邸-聞香樓-府衙-縣衙-聞香樓···
過了幾年,朝廷派出了一個冀州改制使,又將冀州牧安排為宗親子弟擔任。
在州牧和各地太守的支援下,冀州改制使很快就派出了一個十餘人的團隊進駐清河郡,監督清河郡的新政推進工作。
這讓棗強的頭頭腦腦們緊張了起來,縣城劉氏的當家人劉坎甚至親自去郡裡,找到了自己的親家,向他們打聽訊息。
等到劉坎回來後,他們知道了,郡裡的各位大人都不認同新政,認為新政是絕他們的根,有著郡裡各位大人的支援,棗強縣的各個領頭人都放心了不少。
很快,改制團就派出了三個人進駐棗強縣,縣令閆朝文帶著縣裡各部門的老大親自在城門迎接。
李侯也跟在後面,見到了從長安來的大人物。
因為棗強是清河郡的產糧大縣,所以這次來的人是清河郡改制團的副手,也是冀州改制使的心腹,名為王勉,聽說是皇室子弟。
只見王勉騎著馬,在縣令面前不足三步停下,端坐在馬上,向棗強縣的同僚回禮。
李侯明顯可以感覺到,老大們以及縣令對於王勉不下馬,無禮輕視他們的憤怒。
不過在表面,他們還是表現的親切不已。
等到王勉進入縣衙,李
《牧野之戰發生在幾年》 第279章 棗強故事(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