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1/4頁)
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才怎樣選育調配,編制怎樣額定,彈藥怎麼樣調配儲撥。紀律怎樣建立怎樣執行。統帥機構如何成立。軍令透過什麼樣的渠道傳達,軍政該怎樣管理…………既然是作為可以野戰的戰鬥部隊建立地,還有額外地工作。兵要地誌如何建立,需要怎樣的資料庫,部隊的平時編制和戰時編制如何,怎樣地火力配備才最適合現在的情況,採取怎樣的訓練計劃和訓練手段,戰時動員計劃。他掌握的地盤的資源調動配合計劃,種種渠道要建立起來,要有預案,要有手段…………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最終都指向一個名詞:近代參謀制度。
近代軍事發展得已經差不多是一門需要精密計算地科學了。而徐一凡明顯不具備這方面素養,他也沒那麼多精力來統管具體建軍的事情。他手下的北洋學官,已經是軍事素養最好的了,但是當初還都是作為帶兵官培養的,當初的軍事課程也有部分相當陳舊。南洋學官就更不用說。和他們指揮計程車兵的資格差不多是大哥二哥,誰也別笑話誰。
當初從北洋輾轉聘請地一些洋人教官,對軍人素質養成還有點經驗,但是大軍統帥。大軍參謀,也還是搖頭比較快。他們這些流浪東方的。了不起當初是個下級軍官。協助佇列訓練,熟悉武器,射擊訓練還是可以,更上一層次就不行了。
這八個月的建軍工作,徐一凡和他的心腹手下就是四個字,瞎摸瞎撞。建立了一些臨時條例和管理制度,並且也經歷了一場較低烈度地反暴亂戰事,得到了一點鍛練,部隊也淬過了血火。更多的還是靠各級年輕得出奇,正是滿腔子熱血地青年軍官們以身作則,事事做在前面,再加上嚴酷到了讓士兵們養成了條件反射習慣的軍事紀律,才把部隊捏合成這個樣子。
在徐一凡心目當中,一直有甲午兩個字懸在那裡,不時的提醒著他,鞭策著他。也讓他明白,現在的禁衛軍還是不足用!李大雄輾轉招募而來的德意志帝國陸軍總參謀部的前中校孔茨和他的一些隨行人員,就是他渴求的人才之一了。
這些天,孔茨他們由禁衛軍高階軍官作陪,做了一個正式的接風,安排了最好的住處。徐一凡也一時沒有找他們談話,甚至也沒有找李大雄譚嗣同他們深談,只是安排人陪同他們在這個大同江畔的基地四下轉轉,一邊消消旅途之乏,一邊讓他們自己觀察一下。他也悄沒聲兒的派自己戈什哈,混在他們的陪同隊伍當中,聽不懂他們的德語,也能看看他們的態度反應嘛…………他要的是真正能幫助他建軍的引進人才,而不是大薪水請來的洋食客!
這些日子,他也仔細研究了這位孔茨中校不多的材料。孔茨出生在東普魯士的小地主家庭,不是容克,不是軍事貴族。祖先據說是日耳曼騎士團的一個騎士,家族有和波蘭裔通婚的歷史。性格耿直孤介,很早就追隨了老毛奇,在改革普魯士軍事體制的過程當中,樹敵無數。加上他又不是貴族血統,沒有其他貴族軍官那樣厚重的靠山。很多時候乾脆被當了總參謀部的擋箭牌…………據說他還倡導總參謀部的變革應該是從始至終的,而不是認為德意志帝國的軍事制度已經盡善盡美,已臻於極致了。結果在總參謀部內也得罪了一大批人——至於怎麼提出什麼樣的變革方法,李大雄不諳軍事,材料上面也根本沒提。
這些還不算致命,偏偏這位孔茨中校是俾斯麥首相的戰略思想的忠實信徒。認為德國因為天生的內線戰略劣勢,應該緩慢謀求德意志帝國的歐洲霸主地位。而不應該驟然挑戰海洋強權。德意志現在在中歐的地位,是建立在各方面平衡的基礎上,自己不應該貿然打破這個平衡————三年前德國的老船長俾斯麥下臺,德皇威廉二世的親信軍官大批入主總參謀部,五十二歲的老中校也很不光彩的給趕出了現役,誰樂意整天聽一個倔老頭子在那邊叫喚啊。拿了一點退職金回柯尼斯堡當起了鄉紳。老頭子黴運連連,他的田產幾年都是欠收,手裡一點股票國債也因為摩洛哥危機跌了個血本無歸。唯一的女兒要嫁人需要大量的嫁妝,逼得老頭子都快揭不開鍋了。
對於老中校地經濟狀況分析,李大雄倒是做得非常完美。讓徐一凡都忍不住要為老頭子鞠一捧同情之淚。
種種樁樁加在一塊兒。今年五十五歲地前德意志帝國陸軍中校孔茨-弗萊舍爾。在李大雄開出的月薪二千四百關平銀兩,摺合當時美元一千二百元,四百英鎊的超高薪水誘惑下。孔茨中校忽然心有所感。蒐羅了一點當初跟著自己一起倒黴地舊部,蕭然離歐,趕赴了這海東天涯之地朝鮮。
士兵們腳步激起的塵土,在視察的人群周圍飄動。徐一凡穿著一身同樣嶄新的軍裝,武裝帶勒
《篡清經典》 第12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