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 (第1/4頁)
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古人云: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又云:移孝可以作忠。夫事親則守身為大,髮膚不敢有傷;事君則致身為先,性命亦所不顧。二者極似不同,而其理要無或異。故不孝者,自然不忠,而盡忠者,即為盡孝。古者尚有其父不能為忠臣,其子幹父之蠱,以蓋前愆者……
……三鬼之流世受國恩,乃臨難不思殉節,竟甘心降賊,墮家聲於國憲,屠百姓以媚奴。國之叛臣,即家之賊子,不忠便是不孝,罪不容誅,雖天子思想其父,曲全其命,然遺臭無窮,雖生猶死………”
“啪!”的一聲,吳三桂將《告大明山海關總兵三鬼書》重重拍在桌案上,氣的呼呼喘著粗氣。瘡疤被揭,而且是公之於眾,由不得吳三桂不惱羞成怒。但也暗自心驚,眾將為了避免激怒他,作了不少的掩蓋,而這些文字據說現在早已經傳遍了滇省,在廣西也有散發。
這是什麼意思?是表明與自己勢不兩立的態度,還是隻為洩憤,或是為了激怒自己?吳三桂思之再三,覺得似乎兼而有之。說白了,人家不怕他,壓根沒有爭取他反正的企圖,還要將他滿門誅滅,挫骨揚灰。
這偽宗室,如此決絕,倒是與旁人不同,但卻是看透了本王的心思。吳三桂還沒有機會絞殺永曆,也就還沒有成為聲名狼藉、喪心病狂的妖魔,漢人士大夫階層中尚有很多人對他持同情態度。但此文字一出,代表著大明朝廷的鮮明態度,也會扭轉輿論,日後的口誅筆伐是可以想見的。而隨著明軍的不斷勝利,中興之勢越來越顯,罵吳三桂的人會越來越多。
決絕的背後是什麼,吳三桂又開始煞費苦心。吳三桂之所以在歷史上有一定的作用和名聲,當然不能否認他的勇敢和智謀。但他性格中自私、狹隘、圓滑的一面,以及見利忘義、出爾反爾的特點。也是他的致命傷。所以,他的一生都是在絞盡腦汁中渡過,而最終依然是身敗名裂的結局。
正因為吳三桂他總是在變的,這種無原則的性格和人品,便使他有影響力卻無法獲得長期的吸引力。更無法形成自己獨立的政治目標。無法長期團結一批有識之士。
劉玄初便是一例,“惟望天早生聖人以靖中華耳”是深藏於心的志向和報負,當吳三桂越來越脫離他心目中“聖人”的形象時。另一個人物便逐漸地吸引起他的注意,並且越來越使他的心熱切起來。
當然,這其中也有張維翰的功勞。作為了解偽宗室,尋找其行為規律及其弱點的一個渠道,劉玄初與張維翰經常接觸談論,也把一些情況經常地向吳三桂彙報。不知不覺中,劉玄初更加受到了影響。
“將不因怒而興兵。”劉玄初眼珠轉動,看似忠心,卻另有心思地向吳三桂諫議道:“偽宗室此等作法。有激怒王爺之嫌,當慎重對待啊!”
吳三桂皺著眉頭,不置可否。由於朱永興的出現,他沒有了歷史上鞏固和擴張勢力的時間。之前被消滅的多是甘陝綠營、湖廣綠營、漢軍,但元江之戰卻讓他傷筋動骨。親信兵將是什麼,是他權力和地位穩固的保障。“滿漢一家”的說法,他這個老狐狸怎麼能信?
況且,對吳三桂來說,忠心耿耿根本不在他的字典裡。歷史上封藩之後,這個老傢伙也始終對清廷保持著戒心。想方設法使清廷“裁兵、減餉”的措施無法實施,或者明減暗增,始終保持著手中有一股強大的軍力。順治死後,他進京哭勢時,更是為防止朝廷的意外之舉,特提重兵而行。
大凡總提防別人的人,總疑心別人來暗算自己。對別人不誠實,也總懷疑別人欺騙自己,吳三桂的心理便是如此。與明軍打個你死我活,喪失自己憑之為恃的基礎,這是他所不希望的。而且,滿洲八旗尚在雲南,如果清廷以其兵敗為由……順治刻薄寡恩,行為瘋狂,張維翰的說辭對吳三桂起到多大作用,尚不好說,但心理陰影是肯定留下了。
“慎重當無大錯,但亦有所行動。”方光琛沉吟著說道:“況此誹謗早已散播,卻也非為此時所設。騰衝敗績,滇西敗績,元江敗績,朝廷雖無責斥,亦會有不滿。若王爺沒有動作,怕是——”
“錢糧呢?”劉玄初搖頭道:“朝廷盡財力於東南,少糧缺餉卻還要王爺攻剿作戰,怕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吧?況且,滿洲八旗早不如昔,全靠王爺威鎮西南,又豈會在此時責罰?”
在歷史上,每一個新興王朝在軍事上都有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清朝也不例外。只是被清廷統治者視為爭奪天下和鞏固天下的嫡系軍隊的由盛轉衰過程來得特別迅速。儘管清廷從來忌諱談自身的弱點,但入關初期清廷的不可一世和後來的外厲內荏,朱
《逆流完美人生萬人敵》 第七十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