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欲把西湖比西子第二二二章 撈人 (第1/2頁)
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爺不考你經義學問,有那幫子學究碩儒教導,有姚少師監督,這方面肯定差不了。”朱棣呵呵一笑道:“但是學問再多,若不能明理、無法經世致用,也只是個兩腳書廚,跟目不識丁之人有何異?”
“善哉善哉。”一直不怎麼吭聲的姚廣孝,突然讚了一聲:“皇上一語道破如今科舉之弊端。”
“可惜,父皇何其英明,也不得不重開,朕遜太祖多矣,又能有什麼辦法?”朱棣嘆一句,對朱瞻基道:“但是朕的孫子不用考科舉,也不用掉就是為了學以致用。皇爺現在就要看看,你的腦袋有沒有被那幫子老儒給弄壞掉……”頓一下道:“朕問你,我派鄭和三下西洋,你師傅們怎麼看,你又怎麼看?”
朱瞻基不禁暗暗叫苦,這問題可真讓人撓頭,打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率領艦隊下西洋,就伴隨著爭議聲。反對的主要是文臣們,第一次還好,大臣們被鄭和帶回來的奇珍異寶、各國使節震撼了,陶醉在那種威服四海、萬邦來朝的榮光中,欲辯已忘言。
但凡事再一再二不再三,到了上次出海,朝臣們的煩言便多了起來,這次察覺皇帝又有四下西洋的意圖,勸諫的奏本如雪片一般,言辭也很激烈。讓朱瞻基尷尬的是,他的幾個老師,也在勸諫之列,自己若是和老師的意見,日後相見難免尷尬,但更不敢違逆皇爺。只好把心一橫道:
“回稟皇爺,孫兒的師傅們,也是贊同朝廷遠交近攻的國策,只是覺著如今朝廷用兵交趾、營建北京城、重修大運河,韃子那邊也不安生,下面各省又遭了災,正是雪上加霜,捉襟見肘的時候,所以希望朝廷節省開支,也是可以理解的。”
“唔。”朱棣不置可否道:“你怎麼看?”
“孫兒的拙見卻有不同,”朱瞻基話鋒一轉道:“孫兒以為,正因為朝廷開支龐大、入不敷出,所以才更應該下西洋”
“哦?”朱棣神色一動道:“為什麼這麼?”
“師傅們都是口不言利的理學之臣,但朝廷要打仗、要修行在、要挖運河,光有道理於不成,還需要人力物力,而人力物力,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朱瞻基道:“人們只看到了馬叔叔的艦隊每次出征凡數百艘大艦、數萬人馬,認為必然開支浩繁。卻沒想過,若是沒有進項,如此龐大的艦隊,如何能做到,在海外兩年,卻無需回國補給?”
“呵呵。”朱棣看看鄭和,再看看姚廣孝,三人相視而笑,這麼簡單的道理,那班文臣卻看不透,連個十六歲不到的孩子都不如
其實朱瞻基也不是靠猜的,而是年下江南時,鄭和親口告訴他的。鄭和告訴朱瞻基,出海就是燒錢。能讓水、官兵們克服對茫茫大海的恐懼,一就是兩年不能回國,除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根本沒有別的辦法。
艦隊在海上漂一天,光開給水、官兵的糧餉,就要花費白銀萬兩,再加上造船、修船、補給、沿途饋贈,如果全由朝廷來出,下一次西洋的花費,就得將近一千萬兩白銀。當今皇上雖然立志要超越古往今來的君王,做那千古一帝,但絕不是隋煬帝那種不自量力的二世祖。就算要炫耀國威、宣揚正統,下西洋這種燒錢的遊戲,玩一次也就罷了,是絕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從下西洋中得到的實際好處,要超過付出的成本,只有這樣,會有重複的動力
秘密就在他父皇朱元璋,那道‘片木不下海,的禁海令上。小農出身的太祖皇帝,哪怕能作出‘天邊彎月是釣鉤、稱我江山有幾多,、‘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這種豪邁千古的詩句,但在對著那片浩瀚的海洋,還是會產生深深的恐懼,下意識認為自己無法掌握。繼而開始擔心,要是大明的子民逃到海上,自己豈不為力?
怎麼辦?好辦頒佈禁海令,片板不下海,誰都不準出海,這不就沒問題了
太祖皇帝所定的國策一向如此,自己覺著沒問題,那就這麼辦,根本不鳥別人的意見。禁海令便以對付倭寇的名義頒佈下來,誰知騷擾沿海的倭寇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從海上搶到了陸上,從遼東到廣東,都曾遭到倭寇的侵略
朱元璋到死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越是嚴加海禁,倭患就越嚴重呢?
還是道衍和尚姚廣孝解開了這個謎團。當年朱棣在藩邸時,有一次消滅了侵犯北平的一夥倭寇,不可思議的提起這個問題,道衍告訴他,一切都是因為那道禁海令。要知道,浙江福建廣東一代,有悠久的海上貿易歷史。從唐朝開始,海商們便將國內的無數出產,遠銷
《大官人txt下載三戒大師》 第四卷 欲把西湖比西子第二二二章 撈人(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