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部分 (第1/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安於是再一次來到董江軍中,將項玉的意思傳達給他,董江見明軍答應了自己的條件,自然十分滿意,說實話,自從秦明三番兩次打劫明軍糧隊之後,已經有好幾個營的明軍已經把目光放在他們身上了,萬一這些明軍打過來必然會傷及無辜,他不想這些跟著他的百姓受到傷害,因此接受招安,或者遠遁他鄉成為了擺在他的面前的兩種選擇了。

這個時候清軍正在向福建一帶調兵遣將,他這邊人口又多,很難走出多遠,因此他的危機其實已經十分嚴重了。

項玉帶著大軍進了奇峰山,跟董江見面之後安排好剩下的事情,主要是要將董江這邊的東西都搬運轉移到明軍的營地中去,因為鄭成功馬上就要出征臺灣了,所以奇峰這邊自然是不能再留人了。

交代和處理完一些事情之後,項玉留下一部分士兵,帶著剩餘計程車兵趕回戴帽山。

其實那五百多名土匪在回山的路上遇到之前逃出的敗兵,那些敗兵將明軍的火器吹得神乎其神,加上夜黑看不清明軍的數量,於是越傳越多,最後傳出明軍有上萬人,幾千杆火槍,上百門大炮,又說明軍殺人眨眼,生吃人肉喝人血,嚇得那批土匪魂飛魄散,哪還敢回去找明軍的茬,自己就先跑的遠遠的。

等項玉率軍趕到之後文明情況,這才知道是自己擔心多餘了,不過也好,既然土匪跑了那就抓緊時間搬運東西吧。

戴帽山的東西稍微少一點,搬起來也快一些,明軍在廈門城裡面徵集了許多馬車和牛車,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才把戴帽山上面的餓東西全部搬走,至於土匪的營地則一把火全部燒了,靈應寺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寺廟,項玉不忍心破壞,於是也就沒管它了。

難處理的是董江那邊,由於老百姓數量眾多,所以有大批的雜物,加上人員的遷徙,足足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將東西都處理完,項玉之前下令是說讓百姓們撿重要的東西帶上,但是大家一件都不捨得扔,鍋碗瓢盆什麼都帶,項玉也沒辦法只好由著他們了。

明軍的大營本來就不大,這時候新加了董江的部下,一共是四百三十一人,營地已經住不下了,因此又重新搭建了一批營帳,擴大了營地。

由於明軍馬上就要出海作戰,因此這些百姓也會在之後跟著他們到臺灣上去定居,所以項玉並沒有下令搭建房屋,而是在明軍的營地的旁邊搭建了一大批帳篷,暫時供給民眾們居住。

董江的軍隊編入泉州軍之後,項玉安排董江單獨成立一個營,令他擔任統制,又將之前淘汰下來的一批火繩槍裝備給他們,不過這些士兵用冷兵器用習慣了,對於火器倒不是十分感興趣,有人仍然使用刀劍等武器。

這一次剿匪行動繳獲了許多糧食,但是這個時候明軍不僅人數增加了一倍有餘,而且還有兩千多人的百姓跟著,糧食負擔依舊很重。

何安在項玉的授意之下,帶著一批士兵將這批百姓做了一番登記,這批百姓中一共有兩千一百八十二人,共有四百五十戶,其中青壯年男子的數量在五百五十三人,婦女則有六百七十六人,十二歲以下的兒童有四百五十六人,剩餘的都是老人。

這批人按戶數登記之後記錄在冊,方便以後分配田地,臺灣島上的漢人數量這個時候並不是很多,大致和島上的本土居民數量齊平,只有漢人的數量上去了之後漢人的統制才能夠穩固,項玉深知這一點。

但是一想到明軍登上臺灣島之後清軍的海禁政策,項玉還是感到一陣頭痛,清廷實施海禁之後不僅切斷了明軍的一大物資供應,而且還等於是切斷了明軍的兵源補給,清軍可以在全國範圍之內招募士兵,而明軍則沒有這個條件,打一個少一個,最後只會被清軍拖死。

雖說在後世大清的閉關鎖國政策遭到了許多人的炮轟,但是在這個時間段,對付鄭成功的明軍來說,海禁策略是成功的。

這些天項玉一直在忙著處理營地裡面的大小事務,加上董江的軍隊也需要操練,所以他也沒有經常往廈門城裡面跑,只是之前剛打完土匪的時候進城道兵部去備過一次案。

這時已經到了三月份,項玉這天接到了廈門城的通告,通知他前去參加軍事會議,他明白這是鄭成功想要出兵了。

這一次項玉到的時候鄭成功已經坐在首座之上了,臺下諸將依著軍職就坐,項玉軍職不小,但是軍隊人數太少,因此還是排在了最末尾的座位上,他倒是也沒有介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了下來。

鄭成功見將領們都來的差不多了,於是開口說道:“清廷以琢公為將,日夜操練水軍,陸地上更兼有

《回到明末當帝王頂點》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