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再現“反右”“文革”風暴:從囚徒到省委書記

這是一部有著深刻教育意義,對現實和未來都仍然具有強烈警示意義的小說。反右派,是新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可以說是“文革”那場大劫難的先導,但卻很快淡出了人們的記憶,不僅年輕的一代已無從回首,連當事人回想起來也仍然發矇。本書的作者白石同志因始終不承認任何罪行,被打成極右,在勞改農場改造12年,又被押送回老家“群眾專政”。他們夫妻二人以親身經歷為背景,在耄耋之年寫出這部長篇小說,把幾乎在我們今天的記憶中已經打包存檔、束之高閣的往事,活生生地又展現在我們面前。

第一部 禁地

太傻,太麻木了!一開始他居然還抱著幻想,還不明白自己已成了階下囚!他絕對不相信,對著自己從小追隨的共產黨會沒理可講?省委弄錯了還有中央呢!黨中央毛主席會弄清楚的。他相信只要擺脫了原單位,到了別的地方向上級說明真相,問題就會解決。

代序:歷史的審視 執著的追求(1)

——序長篇小說《從囚徒到省委書記》

張 鍥

白石和馮以平同志的長篇小說,歷經九年之久,前後寫了七稿,終於得以修改完成,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不僅是他們倆人在生命和創作道路上的一件大事和幸事;也填補了透過小說創作正面描寫1957年那場反右派鬥爭的空白;還是我國圖書出版界在一段時間內一次具有突破意義的舉措。作為他們的朋友和一個熱心的讀者,我為此感到由衷的欣慰,並向他們致以真誠的敬意!

我同白石和馮以平同志相識於上個世紀末年,時間並不算長,但隨著長篇小說的反覆修改,我一遍又一遍地參與討論,終於和他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由於我們之間有著共同的命運,當他們帶著第一稿由石家莊來到北京,就把稿子送給了我,讓我提出意見。注意到作者是兩位有著較長革命經歷擔任過地方領導工作的老同志,寫的又是比較敏感的內容,我當即把作品轉送給長期負責《人民文學》雜誌編輯工作、對小說創作具有相當鑑賞水平的京城“四大名編”之一的崔道怡同志等人,請他們認真閱讀後,大家共同議一議。我自己當然也仔細拜讀了。沒過多久,白石和馮以平同志再次來京,我們一起在河北省駐京辦事處,整整討論了一天。大家都認為:這是一部有著深刻教育意義對現實和未來都仍然具有強烈警示意義的小說。作者以親身經歷凝結著斑斑血淚的細節,抒寫出一部令人震撼、發人深省的歷史畫卷,勾勒出在新中國歷史上造成重大逆轉、產生嚴重損失的反右派鬥爭的真實圖景。小說中的一些重要人物,性格鮮明,頗具特色,文筆也較為流暢。但是,由於這是一部直接反映反右派鬥爭,並且是具有紀實色彩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在政治和政策方面如何把握好分寸,與會同志還感到有些心中沒底,所以便建議應該直接請負責出版事宜的出版社同志看看。從此,這部書稿便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反反覆覆的修改過程。

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反右派鬥爭,已經離開我們將近五十年,卻仍然給世人留下很深的記憶。那場鬥爭,不僅使五十五萬中國的知識分子遭到不應有的傷害,使數以百萬計的右派親屬及其支持者和同情者受到沉重打擊,而且使建國初期蓬蓬勃勃的政治生活,出現了重大轉折。隨後發生的1959年“反右傾”,1960年“大躍進”、“大飢餓”,以及文化革命那場史無前例的大劫難,都可以從那次鬥爭中找出先導性的徵兆,其教訓無疑是極其沉重的。很多同志都希望早些看到能夠較為全面深刻地反映那場鬥爭的文學作品。但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這樣的作品還極少看到。已有的少量作品,和那次運動的規模及其嚴重後果比較起來,也遠遠不夠。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令人遺憾的現象。

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恩格斯曾經說過:“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的錯誤後果中學習來的快。”我們敬愛的小平同志也說:“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白石和馮以平同志正是由於這樣的認識,才懷著極大的勇氣和極為感人的執著,把那段嚴峻的生活體驗如實地寫了出來,以便為歷史提供一份證言,讓人們更好地反思歷史,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更加珍惜今天,更加充滿信心地面向未來。他們倆人都是反右派鬥爭的受害者。一個只有20多歲,一個剛剛進入而立之年,正當滿懷革命激情、朝氣蓬勃地獻身新中國建設事業的時候,卻忽然因為一

《從囚徒到省委書記2全本》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