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 18 章 (第1/2頁)
冰糖葫蘆好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水稻收割完,晏小魚去何嬸家借了脫粒機,給稻子脫粒。
這玩意兒聽說是前些年工部的一位大臣做出來的,推廣到蕪陽縣後,立刻就成了農戶人家的香餑餑。
原先他們用稻床,既費時又費力,這腳踩式的脫粒機可是讓莊稼人輕鬆不少。
三百多文的價錢和它起到的作用相比都不算啥了,西嶺村有好幾戶人家都買了,實在是買不起的人家,夏收、秋收時也會出些銀子或米糧,找有脫粒機的人家借用。
晏小魚原也打算先賃一個的,不過後頭何嬸主動說可以借給他們,他便沒再找旁人了,該給何嬸的米糧也沒少人家的。
稻穀脫粒曬乾,和村裡人一起去鎮上交完田稅,夏收才算是結束。
但夏收結束後也沒時間休息,立刻又要耕田插秧,將晚稻種下去。
連著五六日,幾乎都是沒日沒夜的幹活兒,晏小魚真切地體會到了農耕的辛苦。
晚稻播種結束,他們一家除了沒法兒下地的晏興茂,其餘三人都累瘦了,晏小魚好生休息了兩日才緩過來。
兩日後,他重新打起精神,將做豆腐掙錢的事兒,提上了日程。
*
豆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滷水豆腐,一種是石膏豆腐。晏小魚想做的是石膏豆腐,做石膏豆腐石磨、紗布、模具、石膏必不可少,都得去鎮上買。
正好晏興茂去醫館複診的日子到了,晏小魚去牛富貴家借了牛,栓上自家的板車,一家人一起去了鎮上。
晏興茂的腿恢復得不錯,外敷的藥膏可以停了,餘大夫又幫他另開了強筋健骨和補血益氣的湯藥,叮囑他十日後再來複診,不出意料,下回複診後就能拄著柺杖下地走走了。
晏興茂又喜又愁,喜的是傷勢好轉超出預期,愁的是藥錢貴得讓人心慌。
那十副補血益氣的湯藥因用了人參、肉桂之類的貴价藥材,要八十文一副,再加上強筋健骨的要,總共花了一兩一錢。
聽說這補血益氣的藥還得長期服用,尋常人家哪兒供得起?
不過他家小哥兒說了,身子最重要,錢花了還能再掙,命沒了那才是真的完了。藥錢高些也不用憂心,等豆腐生意做起來,家裡的開銷便沒那麼緊張了。
晏興茂原還想求餘大夫縮減些藥量,或者換副便宜的方子,聽兒子一說,便也打消了念頭。
罷了,就依兒子的,如今家裡事事都靠兒子張羅,他要趕緊好起來,才能為兒女分擔。
*
既到了醫館,晏小魚便將豆腐用的石膏也一併買了。
出了醫館,他們直奔布坊,除了做豆腐用的紗布,還扯了兩匹便宜的布,準備讓何秋花給家裡人一人做一身新衣裳。
四個人的衣服都舊得不成樣子了,若不是何秋花他們捨不得,晏小魚還想給大家一人買一身成衣。
不過如今家裡花錢如流水,還只出不進,原先那十七兩銀子,現在只剩九兩了,何秋花她們想儉省著用,晏小魚也能理解。
為了慶祝晏興茂腿傷好轉,買完布,晏小魚做主又買了一斤肉,說要做頓好吃的慶祝慶祝。
這回何秋花和晏興茂一點兒意見都沒有。方才餘大夫說了,晏興茂原先身子虧空得厲害,這次腿傷能好得這樣快,是他們養得好,還特意叮囑他們莫要鬆懈,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多補補。
晏小魚深以為然,不止晏興茂,其實何秋花和晏小月也有些營養不良,都得補。
買完布,他們又去木匠鋪裡買了制豆腐的模具,最後才去石器鋪裡買石磨。
石磨貴得讓人咂舌,根據大小价錢不一,最小的也要九百文一個,好在這玩意兒實用,買了不光可以做豆腐,還可以磨別的糧食。
晏小魚買了一個大些的,花了一兩銀子,都快趕上他們的板車了。
加上其他的花銷,今日出來半日,統共用了近三兩銀子。這下他手中的銀子,便只剩七兩出頭了。
晏小魚再次感嘆,銀子不禁花。
*
一家人買完東西,趕著牛車,滿載而歸。
他們那車物件,旁的都放到竹筐裡了,只那個石磨,露在外頭格外打眼。進村後,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村裡人的關注。
“魚哥兒,你們咋買這麼大一個石磨,得不少銀子吧?”
“要磨米麵去北嶺村去磨不就是了嗎,咋還專門買石磨?”
“……”
晏小魚就等他們問呢,豆腐做出來
《家有夫郎悍如虎》 18. 第 18 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