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上山打野(完) (第1/3頁)
乖寶安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去到背面山的隋安寧她們四個就不只是撿櫧子和櫧咧了。
這不剛一轉到河對岸的山坡上就有一棵青果樹,樹上地下都是青色或者微微泛黃的青果。
華國南方有一種特殊的樹,名叫橄欖樹,它主要生長在閩省、粵省和海省雲省等地區。這種樹屬橄欖科,為常綠喬木。
它的葉子為羽狀複葉;花為黃白色,有3個花瓣;果實是核果,橢圓形,長約三厘米,兩端尖,青黃色。它的果實可以食用,除生食以外,還可製成五香欖、蜜餞欖等食品。它的果實營養豐富並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功能。
橄欖果生食的滋味很有趣,初入口有苦澀感,慢慢咀嚼才有香甜感品味出來。王禹有詩云:“皮肉苦且澀,歷口復棄遺,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這是描述橄欖果味的貼切之筆。
橄欖果富含鈣質和維生素c,於人有大益。它是一種常綠喬木,原產華國。“桃三李四橄欖七”,橄欖需栽培7年才掛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隋安寧她們看到的這棵是雲省少有的野生種,起碼30來年了。
橄欖之名出於《食療本草》,又有青果(因果實尚呈青綠色時即可供鮮食而得名)、諫果,餘甘子之稱。
為什麼叫諫果呢?這其中有個歷史故事。
唐代貞觀年間,政通人和,賢相良臣很多,最著名的是魏徵。
在皇帝面前,魏徵很少說讚揚的話。他多次進諫,勸阻皇帝不要做不應當做的事,惹得皇帝很惱火。
有一次,魏徵送橄欖讓皇后用此果沏茶給皇帝喝。
皇帝喝了說:“這是什麼茶?這樣苦澀難嚥!”皇后說:“你近日心火旺,這茶可以清心降火,因為茶裡泡了橄欖果。”皇帝漸漸品出了橄欖的味道,苦中有甜,連說:“好茶,好茶!”此時,他心中的煩躁也漸漸消去了。皇后把魏徵送橄欖果讓皇帝泡茶喝的事說明了,並說,“皇帝不是常講忠言逆耳利於行嗎?這其中的道理不就如同這橄欖果,苦中有甜嗎?這種性味,對身心可都有好處呢。”皇帝大為贊同。
從此,皇宮中常備橄欖茶。皇帝為了表彰魏徵用心良苦的勸諫,將橄欖果取名為諫果。
隋安寧是讀野史的時候看到的有關於青果的歷史故事,但此時她們可不關心青果的歷史,她們激動的先撿掉落在地上的沒壞的青果,至於樹上的,等拿個長棍子打下來再撿。
青果肉拿刀背敲下來,再放火燒小米辣和老一點的圓茄一起剁碎,放鹽巴辣子味精大芫荽一起涼拌特別好吃,酸酸辣辣的,又爽口又開胃,每次有這道菜隋安寧都要拿來拌飯吃,他們全家人都很愛。
每年一到青果成熟的季節,寨子裡的人都會抽空去固定的已知的幾個點去找回來吃,野生種生長的地點去年村委派了人去做了標記,不禁止村民採摘食用,但不允許有直接砍伐斷枝之類的行為,如果有就會受到處罰。
野生種紅毛丹樹也是做了定點調查和保護的,河溝裡的那棵小雞芒果樹也是。
西雙十貳城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滿山遍野的綠色。
花開四季,果結終年,秋天、冬天樹木不落葉,只有在乾季和雨季交替時,少許樹木分批地換葉。
第二感覺是:氣候溫和,找不到“冬天”的蹤跡。
有一位氣候學家曾經對春夏秋冬作過這樣的劃分:月平均溫度低於10c的為冬季,月平均溫度高於22c為夏季,月平均氣溫在10c-22c之間的為春秋季。而西雙十貳城低海拔地區的月平均溫度都在15c左右。因此,它被譽為了“沒有冬天的樂土”。
這不,撿了半個揹簍的青果的四人再在周圍轉悠就看到了野生蘋婆。
蘋婆的成熟季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蘋婆,也被稱為鳳眼果,是一種具有較高食用和藥用價值的植物。
它的果實成熟季節通常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此時,蘋婆的果實會從綠色變為紅色,然後自動開裂,露出裡面黑褐色的種子。這些種子不僅可以食用,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蘋婆的果實煮熟後,味道近似於板栗,但更加香糯,是一種受歡迎的美味食品。
此時的蘋婆都已經開裂了,隋安寧麻溜的爬上了蘋婆樹,讓阿姐把包丟上去給她就開始摘蘋婆。
“人間四月芳菲盡,蘋婆花開燦如星”,蘋婆花期為4月-5月,但在10月-11月常可見少數植株開第二次花。這棵蘋婆樹上就還開著花但又有成熟了的果子。
每到花期,滿眼繁花好似一盞盞細小燈籠、俏
《我在山谷裡的思念》 第103章 上山打野(完)(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