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頁)
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紹本是桂系中的第三把手,自從被蔣介石收買叛離了李宗仁、白崇禧,在南京一直是高官厚祿,養尊處優。蔣介石不派自己的嫡系,而先派黃紹到山西,是想既消除閻錫山的顧慮,又可以摻砂子。黃紹沒帶一兵一卒到山西,空頭指揮不好當。娘子關失守直接導致忻口會戰流產和太原失守,他自己也覺得面子上不好過。對華北抗戰,黃紹已經失去信心,到臨汾沒住幾天就藉口到南京彙報,一去不復返。
丟了大半個山西,又損兵折將,安插在閻錫山身邊的人又沒呆住。蔣介石仍不死心,又想出一個在華北成立第7戰區的方案,用第7戰區司令長官的名義調虎離山,把四川的實力派人物劉湘調到華北來。劉湘當然不願意,閻錫山也怕他來,這個方案也只好流產。於是,在臨汾主持山西戰局的責任就落在衛立煌身上。
日軍佔領太原後,需要時間進行休整,暫時不能繼續南下。中日兩軍對峙的地界,中間是同蒲鐵路線上的介休,西邊是晉西南的大門汾陽,東邊是晉東南的大門子洪口。衛立煌指揮的中央軍和雜牌軍到此時已傷亡潰散近半數。到臨汾以後,主要是收容集結隊伍,補充人員和武器,準備抵抗日軍的繼續南侵。
11月中旬,南京最高統帥部重新發布命令,任命衛立煌為第2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
山西之戰從此轉入中共八路軍與日軍的游擊戰。
第六章 血沃中原,興衰榮辱同日月
1937年11月11月晚,中國第一大都市上海失守,長達3個月的淞滬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失利而告結束。
津浦線上,一列專列在向北急馳。車上坐的是剛剛就任第5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淞滬會戰結束的第2天,他就急急趕往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徐州上任。
李宗仁坐在車中,聽著遠遠傳來的隱隱的炮聲,緊鎖雙眉,心情沉重。
華北戰場,由於國民政府對抗戰準備不足,指揮失當,在日軍大舉進攻下倉促應戰,敗退千里。繼平津淪陷之後,保定、滄州、石家莊、張家口、太原、德州等重要城市相繼失守。日軍前鋒已經到達黃河岸邊。
南戰場上,上海失陷後,日軍正迅速向南京進逼。李宗仁十分清楚,在戰術上說,南京是死地,日軍可以三面圍攻,而北面又可從水路進犯,南京守軍將無路可退,如果南京一失,日軍將以排山倒海之勢沿津浦線北上進政徐州,打通津浦線,使南北兩路日軍聯成一氣。再沿隴海路西進,可直取鄭州,繼而利用中原平坦地勢,發揮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威力,沿平漢路南進,直取武漢。這樣一來,中國的抗戰局面就更加困難和危險了。
李宗仁暗自祈禱南京方面能頂住日軍的攻勢,這樣就可以使徐州暫免腹背受敵的窘境,對南線無把握,對北線的形勢,李宗仁也是心存疑慮,擔心韓復榘能不能阻止日軍在山東的推進。這次統帥部讓第8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任第5戰區副司令長官,就因為他手握重兵,統轄3個駐在山東境內的軍,部隊訓練和裝備在5戰區也算上乘,而且韓復榘過去頗能打仗。只是,韓復榘剛愎自用,又與蔣介石素有積怨,關鍵時刻能否服從命令,拼死力戰,李宗仁實在沒把握。
徐州,李宗仁所見所聞,更讓他心往下沉。但見徐州人心惶惶,市面蕭條,第5戰區大多數部隊皆非蔣介石的嫡系,在日軍強大的攻勢震懾下,擔心把自己的家底打光,一心只想儲存實力,畏戰不前。李宗仁苦口婆心,曉以大義,同時,積極爭取蔣介石能對這些部隊一視同仁,儘量為他們解決困難,使他們自覺服從命令,效命疆場。
李宗仁每天清晨或午後,都要騎馬到徐州主要街道巡視一番。
雖然戰況緊急,他仍然顯得悠悠自得、鎮定自若。軍民們見此情景,人心大為安定,市區重又熱鬧起來。然而,李宗仁心裡並不輕鬆,他那鎮定自若的外表下卻隱藏著深深的憂慮。
不足1月,李宗仁的憂慮就變成了現實,而這一切果然來自剛愎自用的軍閥韓復榘將軍。
素稱天險的黃河,北岸高於南岸。北岸不守,南岸自然難保。
因此,蔣介石命令韓復榘應以重兵堅守黃河北岸,其餘部隊在北岸進行遊擊,以鞏固黃河防線。
誰知韓復榘卻把蔣介石的命令當成了耳旁風。他提出黃河北岸與濟南皆不可守。他致電蔣介石:“北岸地狹無活動餘地,濟南臨近黃河,在北岸炮火之有效射程內,吾意決北堤,以黃水阻日軍進犯。”
蔣介石回電堅決不答應。韓復榘見狀索性不買蔣介石的賬,我
《國殤賞析》 第5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