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頁)
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同一地方連連摔倒,這是蔣介石軍事上最拙劣之處。
戰役上失敗了,戰略上蔣介石卻不乏收穫。長達3個月的淞滬會戰,日軍注意力被引向了江南,南京不知不覺中落入了蔣介石設下的陷阱,3個月的血戰,日軍“速戰速決”的神化已化為泡影。中國軍隊英勇奮戰,日軍不得不增兵至30萬,據日軍部公佈的材料,至11月8日,日軍傷亡已近10萬。此次會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也為沿海工業內遷、儲存經濟實力贏得了時間。
空前慘烈的大血戰,也使中國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3個月時間,我軍將士陣亡達二三十萬人,其中黃梅興、蔡炳炎、楊傑、秦霖、龐家楨、官惠民、吳克仁、吳繼光等10餘名將軍血灑淞滬,取義成仁。
淞滬會戰,中國軍人血肉之軀再築長城,英勇悲壯當垂名青史。
淞滬會戰,高層決策者指揮失誤、當撒不撒釀成慘劇,也不該忘。
一句話,淞滬會戰有勝有敗,美中不足。
第四章 南京城,人類的悲哀�
初冬的陰霾籠罩著古都南京,陣陣江風瑟瑟吹得萬木凋零。一輛黑色的小轎車靜靜地駛出了百子亭的唐公館,輾著稀疏的落葉向著中山門外急駛而去。
國民政府軍委會執行部主任唐生智,身著筆挺的一級陸軍上將制報,端坐在車中。他望著車窗外燈紅酒綠的金陵鬧市從眼前閃過,嘴角浮起一絲難言的苦笑。
這裡還在歌舞昇平,似乎全然不知幾百裡外,中日兩國軍隊正在殊死搏殺,浴血沙場。不過也難怪,當初日軍曾揚言3個月之內滅亡中國。淞滬抗戰開戰之初,蔣介石就胸有成竹地向全世界保證:上海起碼能堅守3個月。眼下,3個月快過去了,老蔣又親自披掛上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直接指揮淞滬抗戰,這麼一來,確實讓國人鬆了口氣。
其實,唐生智心裡比誰都清楚,上海之戰敗局已定。
上海戰事最緊張的時候,國軍連連失利。上海作戰本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展開的,要想把敵人阻止在上海一線是辦不到的。
這個道理,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
早在淞滬戰事開始時,向為軍委會執行部主任的唐生智曾建議:“抗日戰爭只能打持久戰,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我們可以用3個人拼他日本1個人;日軍攻城掠地,假設佔領中國1個縣城用50人守衛,佔到最後日軍兵力就分散了,拖也可以把日本人拖死。最後勝利一定是中國的。”
陸軍大學校長,當時中國的著名戰略家蔣百里十分器重自己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時的這個得意門生。他非常贊同唐生智的主張。
接著,在上海還未撤守之前,唐生智又以他不同凡響的戰略眼光報出了進一步的戰略設想:以上海、杭州灣為第1線;以崑山、無錫、蘇州、杭州一帶為第2線;以江陰、鎮江為第3線;以南京、京杭公路為第4線。各線部隊預作準備,在上海第1線打了一個時期以後,我第1線部隊便可以撤到浙江以西及皖南一帶,整理補充,準備新的陣地,以後各線均如此交替撤退,交替抵抗,交替休整,這樣就可以長期支援。
這個建議原本是蔣介石同意的,但到了戰時,蔣介石老毛病又犯了,和以前一樣,照樣親自隨意調動部隊,根本沒按唐生智事先提出的計劃辦。既沒按四道防線配置留增部隊,也沒有按計劃撤退部隊。本來有準備的仗打成了無準備仗,有計劃的仗打成了無計劃的一團糟。繼11月3日山西戰場丟了忻口,11月8日失了太原後,上海眼看也要丟了,下一個就該輪到南京了。
在中山陵園蔣介石的官裡,唐生智常常看見蔣介石對著上海的長途電話,一口一個“娘希匹!”。參加淞滬抗戰的國軍將領顧祝同、陳誠、薛嶽、白崇禧、張治中等人,沒有一個沒挨老蔣臭罵的。老蔣近來心情不好,稍有不如意的事就愛發火。這次,老蔣在中山陵園官召集會議,保不準要罵人了。
久經沙場,深諳戰事的唐生智對蔣介石這次開會的目的,其實已經猜到了大半:上海一失,南京危在旦夕,是棄是守,老蔣舉棋不定。
前線傳來的訊息令人坐立不安。絕密戰報報告上海已經失守,淞滬防線被突破,日軍勢如破竹,國軍兵敗如山倒。第3戰區已經下令各部隊撤到乍浦、平湖、嘉善、吳縣、福山一線的吳福防線。中國軍隊經連續血戰之後倉促撤退,士氣沮喪,部隊完全失去了控制。吳福線雖設工事因為無人指引,或找不到開工事門的鑰匙,結果大部分工事根本沒起到作用。吳福線看來是守不住
《國殤賞析》 第3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