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蔣介石派出去了八個人(1)

得到絕密的史密斯報告—— 胡適、梅貽琦策動—— 陳誠、俞大維籌劃—— 吳大猷、華羅庚、曾昭掄各選兩名助手赴美—— 不甘心空手而歸——1臺加速器和33箱器材—— 不留美國、不去臺灣—— 趙忠堯:本該是第一個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汽笛響過,威爾遜總統號緩緩駛離港口,開始了去往太平洋彼岸的漫長航程。

這是1946年8月的上海。在船舷一側,有幾個人聚在一處,久久凝望著他們來時的方向。天空海闊,此去故國千萬裡,不知道前面等待他們的將是何種處境。海岸線逐漸在視野中消失,水天一色,大陸上的一切反倒愈加清晰起來。

和別的乘客不同,這幾個人肩負特殊使命,是奉蔣介石派遣,一起去美國考察和學習製造原子彈的。本來,還應該有兩個人與他們同行,但曾昭掄此前已先行一步到了美國,吳大猷也因為要到英國開會,下個月才能轉赴美國,沒能和他們會合。所以,一同在這條船上的幾個人是華羅庚、唐敖慶、王瑞駪、孫本旺、朱光亞和李政道,以及吳大猷夫人阮冠世。已在此前留學美國的楊振寧早就為他們在國際學舍預訂了房間,做好了接應準備。

朱光亞後來曾回憶說,在他們幾個人赴美國的途中,他聽到大家興致勃勃地談論受蔣介石接見的情景,但他自己對蔣介石卻毫無印象。除了由於事隔多年而遺忘之外,一個可能是他沒有經過南京,而是直接從雲南的西南聯大去了上海,與大家相會登船的。另一個可能是他雖然先到了南京,卻因為別的什麼事情而沒有參加這次接見,所以也就無從想起那樣的場面了。而楊振寧也曾向別人提起過這件事,他也許是從李政道那裡聽來的,說蔣介石接見這幾個人時,手裡還搖了一把大蒲扇。

在當時連輛腳踏車都造不好的中國,卻想製造代表了世界科技最尖端的原子彈,是因為偶然得到了一個可說是從天而降的契機——1945年秋,在戰時的陪都重慶,剛到中美聯合參謀本部就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美國將軍魏德邁,有一次與國民黨政府兵工署長、軍政部次長俞大維交談時,曾經透露出美國可以接受中國人學習製造原子彈的意思。俞大維是數學博士,他的曾外公是清末軍機大臣曾國藩,從小就有科學濟世實業救國的志向。這期間,因為中美是同盟國,美國曾將一冊絕密的史密斯報告①交給中國,該報告詳細敘述了美國原子彈的發展經過。所以,和魏德邁告辭回去以後,俞大維越想越覺得良機易失,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了蔣介石。

在此期間,中國科技教育界要求研製原子彈的呼聲甚高。胡適和梅貽琦就曾到處遊說上層,張羅人才,邀請胡寧、吳健雄、張文裕、張宗燧、吳大猷、馬士俊、袁家騮、錢三強和何澤慧等人,企圖實現一項國家大計。胡適還向白崇禧和陳誠寫信,請他向蔣介石進言以促成此事。軍政部改組為國防部後,也成立了專門主管武器研究開發的第六廳,廳長錢昌祚積極著手籌劃鈾的提煉。物理學家吳有訓、趙忠堯等人也在中央研院準備進行鈾礦含量測定的工作。作為地質學家,中央研究院院長兼###長朱家驊本人還為此找到了所需的某些裝置。

彭桓武說,要搞原子能,包括原子彈,在那個時代,不管老的人新的人,科學界裡都有這麼個想法,都想要搞的。蔣介石的國防部不是曾經派好幾個人到美國去,想學這個嘛,結果人家不教,就都散了。這是說政府派了,其實老百姓和知識分子也都考慮這個問題。我在國外的時候,就收到過張文裕、王承書和胡寧他們三個人寫的信。字面上都沒說這個東西,都只說要聯合著一起幹,其實不言自明。後來金星南過80歲生日時,我去看他,問他一個問題,就是他那時在法國是學數學的,為何找錢三強也要到近代物理研究所來。他說就是因為美國在日本投了原子彈,才決心要回來搞這個。我們在國外的時候,說咱們回去一起幹,幹什麼呢?這不言而喻,反正學物理的就得幹這個,這個非幹不可。在中國,不管你是哪個政府的,不管你是留學哪個國家的,留美的也好、留法的也好、留英的也好,都會想到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大趨勢,是時代趨勢。

txt小說上傳分享

1。蔣介石派出去了八個人(2)

李壽枬當時正在浙江大學物理系讀書,雖然年輕,但對於美國用兩枚原子彈轟炸日本的事情仍然記憶猶新。李壽枬說,記得當年美國向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之後,震動了全世界,也震動了中國的國民黨,特別震動了科學界。1946年吳有訓曾在中央研究院做

《596秘史有聲小說》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