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順差就變成逆差了。

而原先那個貿易逆差的國家呢,因為貨幣貶值佔了便宜。首先,因為貨幣相對不值錢了,他們會覺得,外國貨怎麼越來越貴了?於是大家買的外國貨就越來越少。與此同時,別的國家的人們因為貿易逆差國的貨幣貶值了,會覺得這個國家的貨物好便宜,於是會狂買該國貨物。最終的結果是原先那個貿易逆差的國家買進國的貨少了,賣出國的商品多了,最後達到貿易順差。

雖然換了個位置,但上述的情形會週而復始,原逆差國、現順差國的貨幣價值會上升,使其再度逆差;而原順差國、現逆差國的貨幣價值則會下降,使其再度順差。如此週而復始,兩國的貿易額最後會因為匯率的變更和調節,最後變成均等。

但一般人怎麼才能透過匯率知道,究竟哪國的商品比較便宜,所以值得購買呢?要想了解這點,光看名義匯率是不夠的。因為貨幣只不過是單位而已,光知道人民幣比日元一比十,我們無法知道一個國家物價究竟如何,不能僅僅因為日元比人民幣便宜就斷定日本的物價比中國低。

因此除了名義匯率以外,我們還要清楚實際匯率,即兩國實際貨物價格的對比。假設中國產蘋果,賣一元人民幣一個,日本也產同樣的蘋果,賣二十日元一個。如果兩國的名義匯率是一元人民幣換十日元,那麼日本的蘋果等於比中國的蘋果貴了一倍。我們也可以透過這種換算,知道究竟是哪個國家的商品划算,知道應該吃中國蘋果而不是日本蘋果。透過實際匯率,我們可以剔除通貨膨脹等因素,直接測量兩國的物價和購買力,由此真正得知每一個國家真正值得購買的東西是什麼。

***

匯率戰爭 第四章(1)

除了貿易以外,投資也是購買外國貨幣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資人為什麼會想去別的國家投資呢?主要是由於他們渴望利用有限的資本獲得最大的利益。所以當他們的資本在國內賺不到足夠的回報後,就會想去別的地方試試運氣,這和種地其實是一個道理。

曾看過龍應臺的一篇散文,裡面寫她在貴州看到一群農民在地裡努力工作,另一群人則蹲在那裡看著,很是奇怪。她就問那些蹲著的人,為什麼不去幹活。那些農民答道,沒有地了嘛。原來,那裡可供耕種的地方太少,這麼多勞動力反而用不上,於是只能一半人幹活,一半人蹲著看,以示精神支援。

有一個名叫“邊際報酬遞減規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的經濟學原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用貴州這塊田地作比喻,就是當這塊地還是處女地時,第一個來開墾它的人其實效率很高,因為他不論種多少糧食,都是從無到有,比原來要多很多。但這塊地可能足夠大,他一個人種不過來,於是找來了幫手。最開始來的這幾個幫手會體現“人多力量大”的原理,幾個人透過齊心協力一起種地獲得了最高的回報。

但到糧食產量增加到一定產值、效率達到頂峰之後,每個額外來的幫手能夠帶來的額外產量(即邊際產量)就會慢慢減少。比如一塊地有11畝,每個人能種2畝地。那麼五個人一起幹活,產量最大,能種10畝地。但第六個人來了,只剩下1畝地可種,所以他的邊際產量就是這1畝地;雖然他和前五個人一樣能幹,但由於土地的限制,第六個人的產量只是其他人的一半。而如果還有第七個人,那麼他就完全沒用了,因為根本沒地可種,他的邊際產量就是0。這就是為什麼龍應臺去的那個地方,會有人幫不上什麼忙,所以只能蹲在邊上;由於土地太少人太多,額外的人根本帶不來產量。

這些蹲著的人如果想提升產量,唯一的辦法就是另外找一塊地方開墾。做生意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假設你是一個賣鞋子的商人,你自己本土的一個市場已經成熟,不但每個人都有鞋子,而且競爭還十分激烈,有好多家鞋廠,那麼你再想多掙點錢就十分不易了。如果此時海外有一個地方大家都還沒穿鞋,也沒有別的鞋廠競爭,那麼你把自己投入這個市場,回報率無疑會高很多。如果這個地方在本國,那麼直接去就是。而如果這個地方在國外,那麼就需要先換外幣,再去當地開廠賣鞋了。有的人可能不想做實業,只想投資;他們看到有人去開廠,就想投資,於是他們也去換外幣。但投資的人不一定要和鞋廠老闆合作;他們可能覺得,如果自己去找個當地人去開鞋廠,他輕車熟路可能效率更高,因此還有人會換外幣去當地搞投資,和外來廠家競爭。由於這些人購買外幣,那麼外幣的價格就會因為需求上升而上漲。

《匯率的問題》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