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辣椒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 言(1)
一
在以私有制、世襲製為主要特徵的封建社會,幾乎所有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上臺後都要透過冊立皇太子,預先為自己確立好接班人,以此延續並保證自家王朝統治的長久性。中國歷史上,由此孕育產生了一大批身份高貴、地位至尊的特殊人物——皇太子。
早在四千多年前,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夏王朝,儘管還沒有太子這一稱謂,但帝位繼承者,基本上全是帝王的兒子。滅夏而建的商王朝,開始有了太子的稱呼。《史記》卷三記載說,商王朝第一任帝王湯去世後,由於太子太丁此前已死,按商王朝“太子死,立其弟”的規矩,由太丁之弟外丙繼承了帝位。“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儘管商王朝帝位繼承者實行兄終弟及,但實際情況也不盡然,其三十任帝王中,幾乎一半是傳位於子的。商之後,周王朝通常隻立帝王長子為太子。如果太子萬一不幸早死,再立其子為接班人。“周道,太子死,立嫡孫。”
周代以前,由於沒有皇帝這一稱呼,所以此前太子還不叫皇太子。自從秦始皇自稱皇帝后,代秦而建的漢王朝,正式稱太子為皇太子。劉邦上臺伊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
隨著歷史的發展,太子逐漸有了一些其他稱謂,諸如“東宮”、“國本”等等。東宮原本是太子生活居住和處理事務之處,所以後來也有以東宮指稱太子者。“東宮,國之大本,所以繼聖體而承天位也。”“國本”之意,是說太子為“天下之本”。也有稱太子為“儲君”、“儲貳”,言其就是將來的帝王。亦有尊稱太子為“殿下”,“秦漢以來,於天子言陛下,於皇太子言殿下。”
除“國本”、“儲君”、“殿下”等雅稱,還有將太子稱為“龍種”或“龍子”。自古以來,龍作為古人想象創造、集多種動物於一體的華夏圖騰,一直為人尊崇。其形象早已跨過科學的門檻,成了一種家喻戶曉而又神聖的民族象徵。即便今天,國人還以龍的傳人驕傲自豪。在自詡為真龍天子的帝王看來,他們的兒子,自然就是龍種龍子。患有男性不育症的東晉廢帝海西公司馬奕,為了有個皇子,竟製造騙局,“使左右向龍與內侍接,生子,以為己子。”老百姓為此編了一首歌謠諷刺說:“鳳凰生一雛,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馬駒,今定成龍子。”至於將太子喻為龍種的,更是比比皆是。隋文帝楊堅孫子楊儼(太子楊勇之子)出生後,有人就對他說“天生龍種。”杜甫在《哀王孫》一詩中也寫道:“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總之,在古人包括帝王眼中,他們和太子,無疑都是龍種龍孫。
由於太子稱謂具有專一性,在封建社會,一般人(包括起名)都不能叫太子。南齊武帝蕭賾當政期間,有個姓皇的人起名叫太子,蕭賾知道後就對人說:“皇太子非名之謂。”於是讓那人將“太”字下面一點移到上面,“移點於外,易名為犬子。”處士何點為此對人說:“太子者,天地之所懸,三才之所繫,今化而為犬,不得立矣。”這種改動,完全是封建統治者對普通百姓的蔑視。
將太子視為“國本”也罷,“龍種”也罷,說穿了,無非是彰顯其身份地位的重要。
帝王之子既然都是龍子龍孫,是不是意味著他們都具有成為太子的資格和可能?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在以家族統治為中心、以父權家長制血緣關係為紐帶,族權政權相結合的宗法制度下,對嚴格奉行這一制度而又多妻多子的帝王們來說,儘管每一個兒子都是自己血脈,但卻有“大宗”和“小宗”之別,即通常人們所說的嫡、庶之分。只有他們和“配德乾元,恭承宗廟,徽音六宮,母儀天下”的皇后所生之子,即嫡子才具有“大宗”地位,而其餘嬪妃所生之子,全屬於“小宗”。為了保持帝位世代能在“大宗”中傳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便成了冊立太子的一條基本原則。“立嫡以長,禮之正也。”如果皇后一直沒有生育,才能從其他嬪妃之子即庶子中,另選一位冊立為太子。可見,除嫡子或長子外,其他皇子成為皇太子的機率很低。
前 言(2)
二
太子制度的完善與發展,使得帝位的繼承者,在多數情況下都非太子莫屬。除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慾為公侯”的亂世末世,一些透過起義造反,浴血征戰等手段,最終改朝換代登上帝位者外,正常情況下,一個嫡長子要想嗣位,首先要被立為太子。而能夠成為皇太子,就意味著離御座只差小小的一步。
對任何一位嫡長子來
《同室操戈會有什麼後果》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