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章 當唐高祖 (第1/2頁)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受朱元璋的指導思想影響,後來的明朝統治階層又將車神“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用文德致治”這個看法給撿了起來。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靖難之役的影響。

這些因素疊加,最終使得明朝統治者開始側重於安內,也因此使得明人並沒有唐人那樣的擴張野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在外敵退卻天下安定之後也對軍事訓練難免有所忽視,士卒的鬥志也都有所下降。

而在沒有擴邊的需求之後,大明的皇帝也自然不會如唐朝帝王一樣“銳志武事”,馬球也自然很難流行起來,更別說誕生如玄宗親自下場打馬球為國爭光這樣的佳話。

但其負面影響實際上又不止於此,同樣就是《宣宗行樂圖》的主角宣德帝統治時期,大明的馬政開始敗壞。

《明史·馬政》記,“宣德以後,祖制漸廢,軍旅特甚,而馬政其一”。

嘉靖時期的進士楊時喬有寫《馬政記》稱,“馬政莫詳於明,亦莫弊於明”,足可見嘉靖時期馬政的名存實亡。

基本上也只歷了百餘年,明永樂時期的馬政興盛才有的“馬數共八十九萬一千二百八十匹”基本就成了了歷史,大明朝陷入了無良馬可用的窘境。

因此也難怪整個大明朝皇帝不打馬球百姓也不打馬球,馬球也由此從一項軍事訓練手段退化成了只在端午、重陽等節日才會出現的特色表演,故而在《宣宗行樂圖》當中馬球已經是表演屬性大於競技對抗屬性,從中足以一窺大明朝武德之衰落。

而同樣能夠以小見大一窺明時馬政的還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生活於大明馬政徹底敗壞的嘉靖年間,而其中猴哥被天庭招安的官職弼馬溫也恰恰是管馬的。

我們都知道這個官職地位相當低下,讓猴哥終生以其為恥。

但實際上古代並不像是現代一樣有各種代步機械,馬匹終究是當時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和代步工具,馬政興衰關乎國家強弱,而養馬官品秩的高低也能反映出當時政府對馬政的敗壞程度。

中天庭各路神仙對弼馬溫的不齒,恰恰是對嘉靖年間馬政荒廢的社會現實的對映。】

朱元璋不打馬球,但不影響他騎術很好。

他又何嘗不明白,這後輩藉著一幅明時的行樂說馬球,實際上不過是借題發揮在說馬政罷了。

唐時馬政興盛,故而才有馬球之興起,那被贊以馬球為唐爭光的李隆基,不也是唐時振興馬政的君王之一。

只是……“咱也是說過數次的,馬政乃國之所重!”

“掌馬政之官,如何竟能引官身以為恥?”

朱元璋這話咬音即重,邊說邊轉過身來,話語裡也透著濃濃不解:

“咱的子孫後輩,既能遵《祖訓》之言,如何的竟會荒廢咱一再明言其重的馬政?”

後面的大明皇子們被老爹充滿威勢的神色一橫,一個個頓時有點縮頭縮腦的,幾兄弟垂著腦袋交換眼色,最終還是秦王朱樉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爹,俺們兄弟幾個又不是太子,那兒子孫子的於這馬政說了也沒用……”

話語意猶未盡,但其中意思很是清楚明白——咱大明後來的皇帝,跟俺們幾個藩王有啥關係,爹你發火別朝錯方向啊,該對著老大才對。

雖是第一次看光幕,但短時間內朱棡對其中關係梳理的也清楚明白,故而甚至還能跟著勸道:

“爹爹也勿要太過責怪大哥,後人之事也非大哥所能左右的,怪只怪後人對爹爹聖言偏聽偏廢而不知解其意明其理……”

聽著三哥這麼說,朱棣朱楨等頓時將腦袋埋的更深了,而朱標臉上也不由得掛起來苦笑。

不出所料,大明天子聽得兒子這麼說,怒氣反倒更勝,就差拍桌子吼了:

“咱封你們為王是要為咱大明之藩屏,拱守朱家日月江山!可不是養豬的!”

“國有所危,汝等自當奮死在前,汝等後人見大明行事偏廢,也自該陳條上書,矯其治正其令,如何能坐視大明沉淪?”

不明不白被噴了一臉唾沫,朱棡略有一點委屈。

畢竟從直覺上來說,今日之前他若是告訴老爹會令子孫如此做,多半也是被噴一頭唾沫的結局,甚至罵他的話都能猜到幾分,多半也是說坐朝堂的後人手捧寶訓怎麼可能行事有所偏廢?

但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朱棡能做的唯有唾面自乾這一件事。

朱標倒是對老爹這番發火更能明白幾分,後世在藉著一幅畫借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小說免費》 第5章 當唐高祖(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