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頁)
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莊子以絕對把握相對,以簡馭繁,佛陀叫“總持”,老子叫“道紀”。惠能講“動上有不動”,以不動觀動,就是處環中應對無窮。莊子認識到極性事物皆是層層極性相因相成的。如:陰陽的極性相對中就有天地的極性相對;天地極性的相對中,有日月的極性相對;日月系統中有男女;男女系統中有正離子負離子;離子系統中有原子核和電子……可見,“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在無窮的極性幻妄中無謂地死死執著,不如跳出這個陷阱。認識不到相對真理的極性心識分別之過咎(故曰莫若以明),怎麼跳出極性觀念的束縛呢?怎麼壞掉心識的分別呢?這是認識絕對真理的關鍵,也是擺脫相對真理束縛的根本。在這方面莊子給我們一個啟迪,就是“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也。”要破除極性觀念,要壞掉心識的分別,不能鹽水止渴,要跳出以指喻指、以馬喻馬的對待範圍,要把對待極性雙方全盤拋掉,將相對觀念泯沒。以電子和原子核辨不清誰是原子,拋開電子和原子核的對立,才可知什麼是原子。以食指喻中指來說明食指中指是不是指(馬也亦然),那是理不清的無底洞,不若用頭、腿、足來說明食指中指是不是指更為明白。佛陀講“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圓覺經》)以妄心驅妄心,妄不可息;以波止波,波不可止。所以,佛陀的大智慧要人們跳出以妄心息滅妄心的以指喻指,而是“於諸妄心不加息滅”(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於“妄想境不加了知”,因了知妄想境還是妄想牽纏。“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因相對中的“了知”還是以波指波,故不加了知,當下清淨,即不受極性觀念的纏繞!禪宗對此非常深究,知道用極性的言說思維無法破心識分別的極性,故用突如其來的棒喝機鋒(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來救極性陷阱中人。
惠能曰:“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壇經》)相對真理中,“一切無有真”,不能說在相對中見到真實,相對中無真實。認為相對中有真實存在這類觀念的認識無一是真。那麼,真理在哪裡?真實之理在絕對中。在絕對中本無指、馬等的相對事物和觀念。“天與地”是最大的一對極性,而“一指”極小,與“天地”是不相對的;但在絕對真理中,大小卻是同一的(“天地一指”)。同理,萬物與一馬的“一與異”,也是絕對絕待而同一的(“萬物一馬”)。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莊子·齊物論》)
前已說過,極性觀念中,極性思維必然要產生出一個“端點”。說天(空間)必然問天邊在哪裡,天有多大?說時間必要找個開始,從什麼時候開始?究竟有多長時間?這些觀念人人具有,覺得不這樣想,不這樣問,還感到奇怪。因為人人都習慣於這種極性思維方式了。但人們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這種思維方式是因極性觀念造成的。如果我們沒有極性觀念,你就會感到問這樣的問題才奇怪呢!吾人受極性觀念的制約,被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所固定,所以要跳出這個框框極不容易。從相對真理要過渡到絕對真理,這些習慣的框框必須要打破!
在這裡,莊子給我們說的正是這種極性思維的習慣:要找一個尚未開始的頭,當找到一個尚未開始為頭時,這個頭也有個“尚未開始”的頭,再往下推,開頭的頭還有開始,層層無盡,頭始無端。存在與不存在的道理一樣,尚未開始的不存在還有尚未開始的不存在。可見,極性觀念形成了無窮盡的惡性纏繞。哪裡來的“有、無”極性觀念呢?哪裡來的最早開頭的問題呢?因有了這種極性觀念,才產生了這些問題。那麼,極性觀念是從哪裡來的?莊子講是突然產生了有無的極性觀念(“俄而有無矣”),而且產生極性觀念的人也不知道是否真有“有無”。的確如莊子所說,人們頭腦裡產生極性觀念就是剎那形成的。佛陀就叫一念無明起,三細六粗的演化(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三細者:業相、轉相、現相;六粗者: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系苦相)。用周敦頤的說法,叫“無極而太極”,由無極(○)到太極(○S),一念心識的波動(“S”線表示波動),將無極變現為太極(三細),太極(業相)就產生陰陽二半(轉相與現相)的極性觀念,也就是莊子說的“俄而有無矣”。那麼,到底有沒有陰陽(有無)的極性呢?佛陀說,虛妄的極性
《老子的大智慧全集影片》 第3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