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幼的我只覺得這個人很漂亮,說不出是哪種漂亮,其實他的五官並不是那麼精緻,臉色也有些病氣,但是他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的時候,淡淡的,如畫出來的一樣。
“你是誰?”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誰。”那人的表情有些迷茫,且哀傷。
後來爸爸也爬上來了。
爸爸牽著我的小手,那人向爸爸鞠了個躬:“我該走了。答應你的承諾,我一定辦到,將來青銅刀就是識別的物證。”那人看著我,淡淡說,“我會用我的性命保護他一生。”
說完,那人頭也不回地走了。爸爸和我一直在小山崗上看著茫茫風沙中消失的那個削薄的人影。
想到這裡,腦袋猛然一抽,像是神經被看不見的力量用力牽動,疼得喘不過氣。
我抱住腦袋,焚香爐驚道:“怎麼了?”
“頭……很疼……”
他沉默了一下,按住我的肩頭:“你休息一下吧,我去看看塔裡的情況。”
我頭疼欲裂,只好點點頭,靠著牆閉上眼睛。剛才那些畫面就像剪碎的紙上的畫,慢慢支離破碎,想不起來了。
焚香爐離開我身邊,塔裡十分昏暗,很快我就看不見他了。
很久以後,我才又聽見他穿的登山靴踏著石磚地慢慢走過來的腳步聲,從那聲音裡頭就能感覺到,即使在眼下充滿了未知的潛在危機的情況下,他依然沉著冷靜,渾身沒有一絲破綻。
我想他以前的日子一定經歷過許多生死險境,而在那些四面楚歌,危險重重的墓穴中,他都是一個人闖過來的。
那會是什麼樣的滋味,我無從知曉。
大概是感染了他的冷靜,我也平靜下來,道:“怎麼樣,有辦法出去嗎?”
焚香爐搖了搖頭:“底層只有一個出口,四面全部為封閉式結構,牆壁都是整塊砌成,沒有接縫。牆厚度至少兩三丈,七層磚牆而砌,灌了鐵漿,不可能破得開。”
聽了他對塔樓結構的估判,我心頭不由一怔。
本來我以為整座古宅是在沈千九還活著的時候建造的,但如果焚香爐沒有說錯,那麼這座塔樓不太可能建造於明代。
獨門獨派曾讓我研究過古代建築結構。
古代建築基本上都是木結構,而如果是大型宮殿城樓,取材則大多因地制宜,就拿明長城的城牆為例,用的也是夯土牆、石牆和磚牆。磚牆灌鐵,這已經是磚混結構,工藝頗接近現代建築了。
沈千九是明朝人,這也就是說,就算沈家古宅是那時候初建的,這座塔樓也是在後來才修建的。
修建它的目的是什麼呢?
又是誰設計的?
我並沒有聽沈二說到過他們家有人從事土木建築行業,先輩之中也沒有出過建築大師,但是從外觀看,這座塔樓的設計絕對可以媲美黃鶴樓,有這種才能的人一定不會默默無聞。
忽然之間,我也不知怎麼的,思維跳躍地想起了明代陵墓結構。
塔樓的砌牆結構雖與宮殿樓宇不相符合,卻反而在某些部分與陵墓的結構有相似之處。只怪獨門獨派那時候一下子塞給我太多雜書,我快速記憶的結果就是對那些東西不能徹底消化,全都是一知半解,肚子裡只有半瓶水而已。
大概是因為塔樓畢竟是地上建築,我才壓根沒有把它往陰宅方面想,也就不太相信,它會和明代的陵墓有關係。
而就在我七想八想卻不得要領的時候,焚香爐道:“雖然我還不能確定,但十之八九,這座塔樓是一座明樓。”
“明樓?”
我只當之前的一些猜想是我自己牽強附會,但聽焚香爐這樣一說,發現也許我歪打正著,還當真猜中了。
繼而,焚香爐也進一步確實地說:“明樓建在方城之上,沈家古宅只是掩飾,如果我的判斷沒有錯,,古宅的原貌應該是一座帝陵。”
我丈二摸不著頭腦,張著嘴愣了半晌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大家也許不知道,我便在這裡簡略說明一下。
焚香爐說的“方城”指的是明代帝王陵墓的“寶城寶頂”。
以前,帝王陵墓的封土規制並沒有圓形城牆,明朝建國皇帝朱元璋對陵墓規制大肆改革之後,明代地宮之上的皇陵就成了砌築有高大的圓形磚牆,並設有垛口和女牆的“寶城寶頂”的形式。而在寶城的前面建有方形的城臺,這就叫做“方城”。
“方城”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一般來說,在這個
《盜墓之蠱墓雜記完整版》 第3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