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上合計7個軍團,13個軍(含騎兵軍1),36個師(含騎兵師6),15個旅(含騎兵旅2,炮兵旅3),及各軍師直屬部隊,共約25萬人。
其部署是:
以第1軍團于學忠部所屬第51軍防守天津、大沽及警備津浦鐵路;
以第2軍團商震部所屬第32軍、第57軍擔任灤河以東和冷口附近的防務;
以第4軍團萬福麟部所屬第53軍在原駐地整理,並以3個師協助第57軍固守冷口以東長城要隘;
以第3軍團宋哲元部所屬第29軍和第40軍負責喜峰口、馬蘭峪方向之防禦;
以第8軍團楊傑部所屬第17軍、第26軍和第67軍,擔任古北口方面作戰;
以第6軍團張作相部所屬第41軍和第7軍團傅作義部所屬第59軍及騎兵第1軍,擔任察東的防務。'《抗戰勝利四十週年論文集》(上)、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版,第584~585頁。'
原由退入熱河的義勇軍改編的第6軍團第63軍馮佔海部大部被裁減和整編;原第5軍團湯玉麟部於熱河潰敗後,殘部退至察東沽源一帶。
二、長城東段各口及其附近的鏖戰(參見附圖9、10)
熱河棄守後,日軍繼續向長城東段各口及其附近的冀東和察東進犯,中國以地方軍為主的華北部隊對日軍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抵抗。在歷時80余天(1933年3月5日至5月25日)的奮戰中,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長城東段各隘口的爭奪戰
第1階段自3月5日開始,退至長城附近的東北部隊在華北部隊的支援下,於主要關口與進攻的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直至3月底。
冷口、界嶺口戰鬥
在冷口方向,擔任防禦任務的是第32軍商震所部。商震派第139師到第一線作戰,其餘兩個師和軍部駐在遠離長城線的開平。
1933年3月4日,日軍混成第14旅先遣隊侵入冷口。3月6日,第139師反攻並收復了冷口。接著該師調整部署,加強了冷口北部的防禦陣地。3月19日以後,日軍再次猛攻冷口北部139師陣地。該師與敵苦戰,並不時組織反擊。經過反覆爭奪,終將日軍逐至口外10餘公里的馬道溝、肖家營子一帶地區,並對峙至月底。
界嶺口為第4軍團第116師繆澄流部防地。1933年3月12日,日軍混成第33旅由綏中進到界嶺口附近後,即準備向界嶺口進攻。
16日拂曉,日軍開始攻擊。守軍第116師稍事抵抗後即後撤,日軍迫至長城內郭家廠、石家溝一帶,爾後退守界嶺口。
17日,第116師組織反擊,佔領了界嶺口兩側長城上的敵樓,並從正面迫近敵人。日軍混成第33旅於24日拂曉復攻界嶺口,守軍再度後撤,日軍又進到郭家廠和468高地一線,然後再退回長城沿線。此後,兩軍處於相持狀態。
喜峰口、羅文峪戰鬥
喜峰口、羅文峪,系平東通往熱東的交通孔道,群峰聳立,地形險要。
按照北平軍分會的部署,第29軍宋哲元部擔任城嶺子口,經董家口、喜峰口、羅文峪至馬蘭峪之線的防禦任務。該部令第37師以三屯營為中心,防守城嶺子至潘家口一線;令第38師以遵化為中心,防守龍井關至馬蘭峪一線;令暫編第2師由玉田向平安鎮及東新莊鎮集結待命。1933年3月9日下午,第29軍先頭部隊剛到喜峰口,日軍混成第14旅一部追擊萬福麟部至此,並佔領了口門。第29軍立即以一個團投入戰鬥,才暫時穩莊了口上的戰局。
3月10日晨,第29軍主力先後到達灤陽城(今遷西西北)。此時,防守喜峰口的萬福麟部正在日軍混成第14旅主力壓迫下後撤。第29軍立即接防喜峰口,並阻擊進犯的日軍。10至11日,第29軍與進攻喜峰口兩側陣地的日軍展開肉搏戰,幾處高地,失而復得,來回拉鋸,爭奪激烈。由於該軍士兵手持大刀與日軍短兵相接,膠著成一團,使日軍的飛機、人炮無法發揮作用。雙方傷亡慘重。日軍混成第14旅首次遇到勁敵,遂以一部確保喜峰口,主力則集中在長城北側待機。
11日夜間,第29軍決定乘日軍疲憊之際,採取迂迴夜襲戰術打擊敵人。
於是,令趙登禹旅長(帶傷)率兩個團為一路,從左翼出潘家口,繞至敵右側背,攻擊喜峰口西側高地之日軍;令佟澤光旅長率另外兩個團為另一路,從右翼經欽門關出董家口,繞攻敵左側背
《中國抗日戰爭史內容》 第3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