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第1/3頁)
棲柒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綿
絲綿。中國很早用來絮衣。春秋戰國有錦面綿衣、繡絹綿袍。魏晉的裲襠,元明的比甲、背子,都有用絲綿絮的。《書.禹貢》:“[豫州],厥貢漆枲絺紵,厥賦纖纊。”孔傳:“纊,細綿。”晉幹寶《搜神記》卷十六:“至一大冢,木中有好婦人,形體如生人,著白練衫,丹繡裲襠,傷左髀,以裲襠中綿拭血。”《遼史.禮志六》:“五月重五日,午時,採艾葉和綿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賜三事。”明錢希言《戲瑕.同功綿》:“古樂府有‘絲用同功綿’。今吳興養蠶家,以兩蠶共作繭者,謂之同功綿,價倍於常。其絲以三繭抽為合羅絲,歲以充御服。”
紈
細緻光潔的絹。向為珍貴的衣料,所謂白縠之衣,薄紈之裡,即是。漢代宮廷以紈素為冬服,輕綃為夏服。以細絹製成的團扇,稱紈扇,常為古代女子所持。宋玉《神女賦》:“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績盛文章,極服妙採照萬方。”《漢書.地理志下》:“[齊地],故其俗彌侈,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明沈德符《野獲編.婦女.婦人弓足》:“向聞今禁掖中,凡被選之女一登籍入內,即解去足紈,別作宮樣,蓋取便御前奔趨無顛蹶之患,全與民間初制服不侔。”清張岱《陶庵夢憶.秦淮河房》:“女客團扇輕紈,緩鬢傾髻,軟媚著人。”
縞
細白的生絹。歷史上以曲阜所產尤為輕細,稱魯縞。《書.禹貢》:“[徐州],厥篚玄纖縞。”孔傳:“玄,黑繒;縞,白繒。”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紵縞,雜纖羅,垂霧縠。”《漢書.韓安國傳》:“強駑之末,力不能入魯縞。”顏師古注:“縞,素也。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為輕細。”唐杜甫《憶昔》詩之二:“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絺綌
絺,細葛布;綌,粗葛布。都是將葛經過浸漬煮淪的加工法制成的。絺綌,指葛布衣服。這種由絺綌製成的衣服在我國很早就有了,《詩.葛覃》中說“為絺為綌,服之無釋。”古人暑天穿葛布單衣出外,一定要外加套衣,否則被認為不敬。《禮記.玉藻》:“振絺綌不入公門,表裘不入公門。”鄭玄注:“振讀為禪禪(單)也。表裘,外衣也。二者形且褻,皆當表之乃出。”民國《川沙縣誌.物產》:“葛,草蕩最多,村野亦有之,蔓生二三丈,莖多纖維,可為絺綌。人多識。即有識者,未諳其法,此風氣使然也。”
葛布
葛,植物名。多年生蔓草。其莖的纖維所製成的織物叫葛布,俗稱“夏布”,質地細薄。除作衣料,魏晉以來多用制巾。葛之產地,一為吳越,一為嶺南。江蘇吳縣草鞋山新石器遺址發現三塊五六千年前的葛布。自周以來,歷代貢賦。尤以廣東之葛為有名,其織葛者名細工,織成布弱如蟬翅,重僅數銖,明清以來有用絲緯葛經混織者。《書.禹貢》:“島夷卉服。”孔傳:“南海島夷,草服葛越。”孔穎達疏:“葛越,南方布名,用葛為之。”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貨語.葛布》:“粵之葛,以增城女葛為止,然恆不鬻於市。彼中女子終歲乃成一匹,以衣其夫而已。其重三四兩者,未字少女乃能織,已字則不能,故名女兒葛。所謂北有姑絨,南有女葛也。其葛產竹絲溪、百花林二處者良。採必以女,一女之力,日採只得數兩。絲縷以針不以手,細入毫芒,視若無有。卷其一端,可以出入筆管。以銀條紗衫之,霏微盪漾,有如蜩蟬之翼。”
布
麻、苧、葛、棉等非絲織物的通稱。上古布僅指麻、葛。古代貧賤的人穿不起絲,只能穿麻,布衣遂成為庶人的代稱。中國織麻較織絲為早。五六千年以前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人們就用野麻纖維紡成線,織成布,布幅很窄。西安半坡和華縣泉護村等地發現的陶器底部麻布印痕,每平方厘米有經緯線各十根。漢魏六朝著名者為南方葛布,作夏服材料。宋元初開始流行棉布,至明代一般棉布代替了苧麻、粗絹。宋明都有絲棉交織,以明代絲絲棉緯的雲布為有名。《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後聖有作......治其麻絲,以為布帛。”《古今圖書整合.食貨典》卷三一四引《唐六典》:“勝、寧等州出女稽布,濟州出賨布,海州出楚布,涪州出連頭獠布,巴州出闌於布,涼州出毼布,西州出白氎,南州出斑布,漢州出彌牟布,韶州出竹子布。”宋莊綽《雞肋編》捲上:“蘇州以黃草心織布,色白而細,幾若羅縠。”
火浣布
石棉布的古稱。以能用火燃法除石棉
《豪門夜宴2020》 第三百零六章(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