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友諒見信大怒,下令盡殺交戰中生俘的朱元璋士兵幾千人。
朱元璋一反其道,下令把所有漢軍俘虜放掉,傷員發藥療傷,仁義得不行,又下令公祭敵死難者。
如此,人心向背,不言而明。
相持一月有餘,朱元璋除寫信激怒陳友諒逗他玩以外,天天與博士夏煜等人草檄賦詩,意氣彌壯。同時,他分兵連克蘄州、興國。
陳友諒殘軍糧盡,遣精銳突襲南昌抄糧,被朱文正派人盡焚其舟,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顧朱元璋軍水陸結營的嚴陣以待,陳友諒最終不得不冒死突圍,繞江下流,準備由禁江遁回。
朱元璋早有準備,指揮諸軍盡銳出擊,滿縱火筏衝擊敵艦。漢軍舟船散走,朱元璋軍隊追奔數十里。
其間,陳友諒把腦袋伸出舷窗簾看形勢,一枝弩箭飛來,不偏不倚貫其眼睛而入,老陳一命嗚呼。
朱元璋軍士聞訊,大呼喜躍,鬥志更奮,激戰中又活捉了老陳的“太子”陳善見。不久,漢軍的“平章”陳榮等人,率水軍五萬餘人投降。
張定邊趁天黑,乘小船裝載陳友諒屍體及其另外一個兒子陳理奔還武昌。回武昌後,張定邊擁立小孩子陳理為帝,改元德壽。
朱元璋回金陵休整,不久,他自率大軍親征武昌。
在城下安排圍城事宜後,老朱分兵徇漢陽、德安州郡,湖北諸郡皆不戰而降。
見形勢大好,朱元璋留諸將圍城,自己率護衛軍返回金陵。
當然,鄱陽湖大戰勝利後,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勝得僥倖,對劉基說:“我不該親自去安豐(救韓林兒)。假使那時陳友諒乘我不在建康,順流而下直搗巢穴,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事去矣!今陳友諒不攻建康,而圍南昌,出此下計,不亡何待!”
所以,漁販子出身的陳友諒,畢竟不如種田娃出身的朱元璋。
性格即命運,陳友諒的冒險輕躁,也決定了他失敗的結局。
進圍武昌四個月,城堅不下。1364年春,朱元璋從建康出發,再次親自臨敵指揮。
其間,漢軍“丞相”張必先自嶽州率軍來趕援,乘其立足未穩,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襲,活擒了這位外號“潑張”的驍將。
常遇春押著張必先來到城下,向上喊話:“汝所恃者,惟‘潑張’一人,今已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
張必先也氣沮,仰頭向上,對張定邊喊話:“吾已至此,事不濟矣,兄宜速降為善。”
城上的張定邊,垂頭喪氣。本來他就在水戰中中箭百餘,難得張定邊一身箭瘡,依舊想咬牙堅持。
見火候差不多,朱元璋派俘虜的陳友諒舊臣羅復仁入城勸降,表示說:“陳理若來降,當不失富貴。”
羅復仁入城,與陳理抱頭大哭,張定邊也在一旁大哭。
於是,轉天大清早,陳理銜璧肉袒,率張定邊等人出城,詣軍門投降。
這小孩子俯伏戰慄,不敢仰視。朱元璋見其弱幼,心覺可憐,親自扶起,握其手稱:“我不會治罪於你。”
歸建康後,朱元璋授陳理為歸德侯,又授陳友諒的爸爸陳普才伯爵,封陳友諒兩個弟弟伯爵。明朝建立後,陳理逐漸長大,朱元璋不放心,把陳理遠徙高麗,命高麗王嚴加看視,並把陳友諒二弟遷往滁陽軟禁|奇…_…書^_^網|,但都未加以殺害。
陳友諒僭號稱帝四年,未料想後代子孫天天倒去高麗天天吃泡菜度日,福兮禍兮,自不多講。
在來南昌生擒陳理之前,朱元璋已在建康稱吳王。本來李善長等人勸朱元璋稱帝,老朱一直記得六年前儒士朱升的規勸:“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所以,他不著急稱帝,以自己手中小明王的名義,自己先“任命”自己當了王爺。
當時,張士誠也自稱吳王。所以,張吳就被稱為東吳,朱元璋的“吳國”是“西吳”。
值得一提的,浴血奮戰南昌八十五天的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很快為按察使李欽冰劾奏其“驕侈觖望”,並說他有“異志”。疑懼之下,朱元璋竟然親自率水師至南昌城下檢視虛實。
朱文正惶駭出迎,立刻被逮捕,押回建康。老朱殺心大動,欲拿親侄開刀立法,幸虧朱元璋妻馬氏解勸:“此兒只是性剛而已,不可能有別的事。”由此,朱元璋才沒有“顯誅”侄子。
史書稱朱文正“免官安置桐城,未幾卒”,應該不是好死。朱元璋之猜忌,此時已顯端倪。
劾奏朱文正的李欽冰也
《大明朝性史》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