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部分 (第1/4頁)

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後,張愛萍率林維先、馬冠三等前線指揮機關人員乘機帆船(機帆船便於防空),在炮艇護衛下來到“瑞金”艦沉沒海面視察,並向遇難烈士致哀。“瑞金”艦在建艦4年期間內共作戰9次,航行1.8萬多海里,在浙東前線屢建戰功。海軍於1954年6月29日將原“長春”號護衛艦(原國民黨第二艦隊“惠安”號)更名為“瑞金”號,舷號815。

邵震晚年定居青島,在回憶東磯列島海空大戰時感嘆,無論如何這是中國海戰史上迄今為止惟一的一次護衛艦與護衛艦之間的海上較量,是一場真正意義的正規海戰,可惜4艘護衛艦兩次引誘“太和”號成功,卻沒有擊沉,第六艦隊從此也再沒有遇到這樣的建功良機,實乃終生遺憾。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重創“寶應”號炮艦

一江山島戰役結束後,大陳島門戶洞開。

出於切斷大陳與臺灣間海上運輸交通的戰略考慮,華東海軍魚雷快艇第三十一大隊159”、160艇和剛從青島南下的魚雷快艇第四十一大隊175、178艇,奉命在頭門山島與東磯列島之間的五嶼棚待機,伺機截擊往來國民黨海軍艦船。

1月20日3時15分,高島雷達站發現兩個艦影游出大陳島東口往臺灣方向。一直待機的4艘魚雷快艇接到命令,在岸上雷達引導下高速出擊。4時30分,快艇編隊在大陳以東海面發現單縱隊緩慢航行的敵艦,前導為“永”字號掃雷艦,後續為“寶應”號炮艦。“寶應”號為民國初年下水老式護衛艦,海軍界習慣地稱之為“馬達炮艇”,這樣年紀衰老的軍艦也被派到前線執行長途運輸任務一直是個謎。

接敵過程中,中隊指揮艇159艇率160艇攻擊“寶應”號,175、178艇協攻。相距3海里時,對方發現魚雷快艇火力阻截,邊射擊邊向外海逃遁擺脫追擊。快艇編隊始終窮追不捨,直追擊到大陳島東南外海,高島雷達站此時距離目標超過30餘海里雷達失去控制,快艇完全靠目視追蹤搜尋。

4時47分相距3鏈,159艇佔領有利陣位發射魚雷兩枚,一枚擊中“寶應”艦尾。後3艇在20秒鐘內連續發射魚雷6枚,可惜無命中。完成攻擊後艇隊返航。

“寶應”號炮艦遭重創失去動力在外海漂浮無援,用無線電發出“SOS”求救訊號。黎明前,援救船隻趕到,欲拖回臺灣,因傷勢過重沉沒於大陳港內。

這次戰鬥從雷達發現目標到魚雷重創目標後撤出,前後只用1小時30分,再次顯示了魚雷快艇作戰的特點:利用夜幕掩護,在岸上雷達引導下高速接敵,發射魚雷擊中目標後迅速撤回。

這一仗與擊沉“太平”、“洞庭”號戰鬥的區別在於,前兩次戰鬥都是在對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發射魚雷,這次目標在被擊中之前已經發現攻擊企圖,並作出規避行動,加之艦型短小,增加了魚雷攻擊的難度。另外,前兩次戰鬥都是魚雷快艇對單艦發起攻擊,這次面對著是雙艦編隊,對方互相支援的交叉火力網增加了魚雷快艇攻擊的冒險性。

175、178艇為新式K-123型魚雷快艇,艇上裝配雷達,儘管這種雷達測距有限,受氣候和海情影響較大,但畢竟在武器裝備上前進了一步,魚雷快艇自身可以在夜間航行時搜尋目標,得到了一次實戰嘗試,併為以後海戰積累了經驗。兩艇主動配合159艇攻擊目標,逼迫敵方顧此失彼,防不勝防,給159艇佔領有利陣位創造了條件。經驗證明,魚雷快艇攻擊有防備的目標最好有主攻和助攻相配合,數艇協同作戰效果更佳。從這個意義上說,魚雷快艇之間協同作戰獲得首次成功,作用和影響不亞於前兩次戰鬥。

當然,和所有的戰鬥一樣,成功背後也包含不足。159艇首發命中後,“寶應”號當即失去機動,此時編隊尚有6枚魚雷沒有發射,完全具備擊沉“寶應”號的條件,然而結果卻未能如願,實在可惜。究其原因,主要是各艇之間發射魚雷間隔太短,未能佔領最有利發射陣位便倉促放雷。一窩蜂而上,放完雷又一窩蜂而撤,毫無戰術動作可言。相互之間混亂擁擠,159艇撤出戰鬥時正好從178艇發射魚雷的雷跡上透過,所幸沒被擊中。

綜上原因,也可以看出為什麼對這次勝利的宣傳力度不如前兩次。

但不管怎麼說,這一仗對和平解放大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浙東海戰的最後一役,也給解放浙江沿海島嶼戰鬥畫上一個圓滿句號。

東山對空防禦戰(1)

1955年10月24日,根據國

《新中國海軍發源地》 第1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