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晉、唐、宋、元各時代流傳的《戰國策》內容不同,逐漸誤脫,高注亦逐漸誤脫。
(3)今本《戰國策》非劉向所編原本。
卷一 東周策
週考王(前440年~前426年)封其弟揭於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西)是為河南桓公,桓公之孫惠公又自封其少子班於鞏(今河南省鞏縣),因在王城之東,號東周。而河南惠公本在王城,號西周。當時周王仍都於成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戰國策》所謂周王者,都成周之王。周顯王(前368年~前321年)二年趙與韓分周為二,即王城之西周、鞏之東周,亦即戰國策所謂西周君及東周君。而顯王抱空名,尚在成周,直至周赧王,為秦始皇所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一:“周室衰弱,所有者,河南(王城)、洛陽(下都)、榖城(今河南府城西北十八里有故榖城)、平陰(故城在孟津縣東)、偃師、鞏、緱氏(故城在今偃師縣南二十里)七城而已。河南、緱氏、榖城三邑屬西周,洛陽、平陰、偃師、鞏四邑屬東周。”
《東周策》鮑本列為卷二,而將《西周策》列為卷一。
一 秦興師臨周求九鼎章
秦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顏率,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於齊。”
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盡)'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太國。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寶)'實'也。願大王圖之。”齊王大悅,發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
齊將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曰:“大王勿悠,臣請東解之。”
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周賴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願獻九鼎,不識大國何塗之從而致之齊?”齊王曰:“寡人將寄徑於梁。”顏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暉臺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齊王曰:“寡人將寄徑於楚。”對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於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壺醬甀耳,可懷挾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灕然止於齊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輓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齊王曰:“子之數來者,猶無與耳。”顏率曰:“不敢欺大國,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齊王乃止。
二 秦攻宜陽章
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為何如?”對曰:“宜陽必拔也。”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而救之,秦必無功。”對曰:“甘茂,羈旅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也;無功,則削跡於秦。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君曰:“子為寡人謀,且奈何?”對曰:“君謂景翠曰:”公爵為執圭,官為柱國,戰而勝,則無加焉矣;不勝則死。不如背秦援宜陽。公進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為己乘秦也,亦必盡其寶。‘“
秦拔宜陽,景翠果進兵。秦懼,遽效煮棗,韓氏果亦效重寶。景翠得城於秦,受寶於韓,而德東周。
三 東周與西周戰章
東周與西周戰,韓救西周。為東周謂韓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國也,多名器重寶,案兵而勿出,可以德東周,西周之寶可盡矣。”
四 東周與西周爭章
東周與西周爭,西周欲和於楚、韓。齊明謂東周君曰:“臣恐西周之與楚、韓寶,令之為己求地於東周也。不若謂楚、韓曰,西周之慾入寶,持二端。今東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寶不入楚、韓。楚韓、欲得寶,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寶出,是我為楚、韓取寶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五 東周欲為稻章
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蘇子謂東周君曰:“臣請使西周下水可乎?”
乃往見西周之君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富東周也。今其民皆種麥,無他種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其所種。下水,東周必複種稻,種稻而復奪之。若是,則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於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蘇子亦得兩國之金也。
六 昭(獻)''在陽翟章
《戰國策目錄序原文及翻譯》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