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言(1)

鑑真精神永存 中日友誼長青

——寫在《鑑真東渡》出版時

大約一個月前,韓素真女士的長篇電視小說《鑑真東渡》完稿時,曾打過一個電話,要我們為這本書的出版寫幾句話。當時沒有介意,很快,一摞書稿送到我們面前,並再次叮囑寫幾句。讀完書後,想到我們曾經共同為創作《鑑真東渡》電視劇打拼過的日子,激動不已。大功終於告成了,是該說幾句話。

我們與素真相識,是在二OO一年的夏天,揚州大明寺方丈能修大師專程來京,找我太太蔣琳,談起想創作一部紀念鑑真大師的電視劇。能修是鑑真大師的第八十三代弟子,對鑑真感情篤深。我和太太又都是揚州人,不僅敬仰鑑真,而且與能修是多年的好友,便很快答應下來,開始籌劃創作。首先是請誰寫劇本。我找武警政治部電視劇製作中心陳勝利主任商量,讓他推薦一位作者。陳勝利是電視劇圈內的名導之一,他毫不猶豫地推薦韓素真,介紹說她在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工作,創作過多部質量上乘的電視劇,而且喜歡讀佛教文化的書籍,對佛教頗有感悟。這個資訊一下抓住了我。寫鑑真大師是一個嚴肅的佛教歷史人物題材,作者對佛教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是個重要條件。

初次接觸韓素真,得知她先生也是個軍人,我們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我們坦誠地交流創作想法。我們認為,鑑真是大唐高僧,世人熟知,必須尊重歷史,比較真實地再現鑑真其人。鑑真六次東渡,五次失敗,歷時十二年,在雙目失明之後,仍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使命。創作中必須以弘揚鑑真精神為主線。鑑真東渡日本,除傳播佛教外,還積極介紹中國的文學、醫學、雕塑、繪畫及建築等,在中日人民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是一位做出重大貢獻、值得永遠紀念的人物,創作中必須始終抓住這個紐帶。當然,既然是文學作品,在不損害主要人物形象和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可以虛構必要的人物和情節,以反映大唐文化,烘托人物形象。我們當時還商定暫按十二集進行創作。這些談來容易,做起來其難度可想而知了。

素真的創作是極其嚴肅認真的。為了寫好劇本,她作了細緻的準備工作。多次到首都圖書館查閱資料。我們也請在香港的朋友,借來大批境外出版的有關鑑真的史料和圖書,供她參閱。素真身患類風溼多年,二OO二年三月,我太太帶她和另一作者素萍去揚州採訪時,見她雙腿關節腫痛,行走不便,很是心疼。她卻說:“雖然沒寫過歷史劇,但是寫鑑真大師是我心靈的需要。”

劇本寫好後,我們便開始跑立項。原以為立項不是難事。誰知一接觸,才知道佛教題材的影視作品把關是很嚴的,很少有人闖這個“禁區”。我太太碰了幾次壁以後,又請出了素真。她畢竟長期在圈子裡工作,對審批程式、人際關係要熟悉一些。兩位女士四處奔跑,八方遊說,終於有了結果。這裡要特別感謝國務院宗教局葉小文局長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李培森主任,在申請製作最困難的時候,他們堅定地為該劇開了綠燈,最終得到批准。

就在我們幾次物色導演、聯絡製作合作方、籌備開拍事宜的時候,李培森主任告訴我們,根據領導同志指示,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要拍攝《鑑真東渡》,要求我們停止製作。對我們來說,這是個好訊息,一則了卻了我們一大心願,二則相信此劇由央視拍攝質量會更好,影響會更大,我們毫不猶豫地讓出了製作權。於是,按照製作中心領導和專家的意見,素真又將十二集劇本進行了大的修改,充實到十六集,並在此基礎上,改寫出這部長篇歷史電視小說《鑑真東渡》。與劇本相比,小說中的故事更生動,人物更豐滿,史料更詳盡,情節更曲折,讀來更吸引人。

這是一幅頌揚鑑真精神的壯麗畫卷。鑑真是抱著“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的獻身精神去日本的。作者以鑑真六次東渡的史實為基礎,用詳盡的史料,飽滿的熱情,忠於佛教語言的文字,集中刻畫了鑑真的崇高形象,展示了鑑真為實現既定目標,堅定信仰,一往無前,百折不撓,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鑑真弘法事業遭受的挫折,三次來自社會的阻力,包括如海的誣告,靈佑的阻撓等等;兩次來自海上的風浪。緊接著第一次東渡失敗以後,743年,他組織了規模極大的第二次東渡。一出揚子江口,就一再遭到颱風的襲擊,船隻被毀,物資盡失,僅僅留得生命。更為慘重的是第五次失敗,那一次他順江入海,遇到特大風浪,在海上飄流了幾個月,最後漂到海南島南端的振州,輾轉渡過雷州海峽,取道廣西、廣東、江西返回揚州,途中

《鑑真東渡主題曲》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