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2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5.《鷹犬將軍——宋希濂自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
16.《廣東軍閥史大事記》,載《廣東文史資料》第43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
17.《民國軍政人物尋蹤》,陳賢慶、陳賢傑編著,南京出版社,1991。
18。《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
19.《黃埔軍校回憶錄專輯》,《廣東文史資料》第37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
20.《黃埔軍校史論稿》,王建吾主編,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21。《黃埔同學話今昔》,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22.《黃埔軍校名人傳略》(一)、(二),楊牧等編,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1987。
23.《黃埔軍校三百名將傳》,王建吾主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
24.《黃埔軍校》,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
25.《黃埔情緣》(黃埔軍校建校80週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20週年紀念專刊),黃埔雜誌社編,2004。
26.《黃埔》雜誌,1988年~2005年各期。
研究黃埔軍校歷史,我相信有一種緣分。大學學習生活和臨畢業時的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這批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首批歷史系本科生,受到北京、南京上下各級部門的重視,所在母校南京政治學院在我們這批學生身上也捨得花本錢。別的不說,單說兩件事。
第一件事,我們在校學習的4年期間,南政院除了本校的任課教員外,還從全國各地請了20多位著名教授、專家講授本專業課。而且是誰主編這本教材,就聘請誰來擔任這門課的主講老師,他們多是各大學歷史系主任或研究所所長。記得有:南京教育學院邱明教授,講隋唐以前的中國古代史,連續講了一年跨兩個學期;南京大學茅家琦教授帶著研究生崔義清,講太平天國運動史,一講就是接連3個月;中國人民大學戴逸教授講清代史;中央民族學院郭益生教授講晚清政治;山東大學陸景祺教授講義和團運動;上海近代史研究所姜鐸研究員講洋務運動;上海復旦大學楊立祥教授講北洋軍閥;揚州大學祁龍威教授講孫中山的軍事鬥爭;剛從美國回國的上海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湯志鈞研究員,講近代中國與向西方學習;剛從英國回國的南京大學王覺飛教授,講中西曆史學比較;南京大學黃徵教授講中國近代史料學;北京師範大學張守常教授講歷史教學法;後勤學院邵維正教授講中共“一大”研究;國防大學趙更群教授講軍隊政工史;中央黨校馬齊彬教授講中共黨史。還有南開大學張教授、蘇州大學段教授、徐州師院餘教授等,講甲午海戰、武昌起義、近現代歷史人物評價等課程,很遺憾還有一些教授的姓氏現在已記憶不清。另外還有許多外校和科研單位的教授、專家常來校作世界史等其他專題的講演,學校幾乎每週都安排有與時局有關的精彩講演。
那時,由於剛結束“文化大革命”,軍隊教員隊伍青黃不接,只能採取如此“借梯上樓”的方法。這種敢於聚集天下英才、海納百川的教學方法,據我所知,並不多見。在教員隊伍的聘用和組成方式上,不禁使人聯想起早期的黃埔軍校和抗日戰爭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這些教授、專家各具特色的治學風格和南政院相容幷包的教學方法,對我們這批學子影響甚大,受益匪淺。還有南政院本校的眾多老師,都給了我終生受益的教育,恕我在此難以一一排列他們的姓名。20多年後的今天,學生在此向各位恩師表示感謝了。
還有一件事,是當時學校給每個畢業生髮1000多元錢,到全國各地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畢業實習。這個錢款可是個大數目,記得那時的一斤雞蛋才7角多,一斤瓶裝茅臺酒也就4元。學校指定我們這批學習中國現代史專業的畢業生,分別到國共兩黨的“聖地”廣州、重慶和井岡山、延安4地實習。系裡將名額指標分配到各班,我們這批畢業生共72人,每個方向分配18人。但究竟誰去何方?各班同學之間產生了分歧。我當時所在的第一班8人,每個方向兩人,大家議定:抓鬮。我抓的是去重慶,好友徐海波抓的是去廣州,都是去國民黨的“家鄉”。徐對我說:“我兩個月前的暑假期間剛到廣州旅行,你是從成都軍區部隊來的,以後肯定有機會去
《中國黃埔軍校軍官衣服顏色》 第81部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