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俜講懦腥習��俗魑�氈駒�∶竦惱媸檔匚弧�

我們在愛奴人身上看見繩文人是日本的起源,但繩文時代的日本距離形成一個民族仍很遠。接下來的彌生時代將對日本國的形成有較多的貢獻。

第四節 新的開端:彌生時代(1)

(大約公元前400年至公元250年)

公元前400年左右——根據一些學者的看法,或者可能甚至早至公元前1000年——外來移民強力入侵日本。

2003年年中,日本國立歷史博物館的一支考古隊伍宣稱,碳測定顯示彌生陶器的歷史比原來人們認為的年份還要早大約500年,根據這個觀點,該時代的起始年份則應該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這個觀點並未被廣泛接受。

移民一撥接一撥從大陸抵達,他們在外形與文化上和繩文人相當不同。他們面板較白皙,身材較高,臉龐較窄。他們的文化包括諸如青銅與鐵等技術,也更加依賴稻作。

對於這批移民潮的性質、規模甚至動機、起源,學者們的意見極為分歧。

有關移民,學者們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大陸移民人數少,而有人認為可能來了大量移民。學者們一度認為有可能毫無移民來到,而逐步進化能解釋繩文與彌生的不同。然而,最近的遺傳研究證實確有移民到來。有關移民在日本內部的確切移動路線,學者們意見稍有不同,但有關移民抵達日本的路線,即經由朝鮮的路線,學者們對於這一點的意見較一致。然而,起點是朝鮮還是中國,則並不清楚。

儘管意見分歧,但清楚的是,新來者抵達了日本且徹底改變了日本的面貌。

1884年,東京彌生町首次發現一種無裝飾、帶紅色的新型陶器,並被認定不同於繩文陶器,學者們就以“彌生”命名這個新時代。這個名稱未能表達這個時代的活力,因為當時,學者們還不瞭解該時代的活力。

彌生時代總是被強烈地和稻作聯想在一起。起初,學者以為稻作是由新移民帶來的,但現在我們已知道那是過度簡單化的說法。更早的時候,稻作已被引進。然而,在彌生時代稻作才被大規模地推廣,特別是水田的種植,而且是在南部與西部,這清楚地反映出新來者的文化偏好。這將成為後來的日本人直至現今日本人的文化基礎。

如青銅與鐵的傳播一樣,稻作的傳播反映出移民可能的移動。至公元1世紀左右,稻作從西南部相當迅速地傳播至本州中部,但進一步向北傳播較緩慢。雖然稻作、青銅及鐵從早期階段就已存在於北部,但並未被大規模採用,而北部直至8世紀或甚至更晚仍停留在繩文階段。易言之,北部與南部之間存在著相當的文化鴻溝——今日北海道愛奴人的存在仍象徵著該鴻溝。

日本出產有限的金屬礦,因此金屬用具傾向於和高地位有關。然而,持有金屬的“象徵地位的物品”並不是當時社會愈來愈階層化的惟一因素。如同大多數的農業發展一樣,稻作引起社會內部資源基礎的縮小,使社會精英較容易控制社會資源。稻作也導致較永久的定居、較廣泛的土地確認以及保衛且擴大邊界的需要,特別是當人口增至200萬人左右之時。戰鬥隨之增加,持有金屬武器加上有能力號召戰士的人,他們的社會地位就進一步提升。當然,部落之間戰鬥愈來愈多,使得各部落依據戰鬥勝負而排列等級。

在這愈來愈階層化的世界,奴役很常見。低階者在路上遇見高階者時退至路旁並鞠躬讓後者透過——這種習俗繼續延至19世紀。階級由頭銜來區分,高階男子有四五個妻子,較低階的男子也有兩三個妻子。

加速階層化的另一個因素是財富,特別是經商帶來的財富。有些部落夠幸運,在他們的領地內有金屬資源。有些部落因新的技術發展獲利,例如從公元1世紀左右起在九州生產的絲綢。玻璃技術與冶金也有所發展。產品多樣化導致交易增加,包括與大陸之間的交易以及列島內的交易,而每一個區域都有一個市場。愛知縣朝日,就是這樣的一個交易中心,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彌生定居地遺址中最大的,佔地約平方公里,而典型的定居地介於~平方公里之間。

部落之間的戰鬥、精英的出現以及控制資源的競爭,導致政治化程度的增加。許多部落首長與鄰近的部落締結同盟,組成了無數的小王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四節 新的開端:彌生時代(2)

我們對於這些小王國的知識,如同我們對於彌生時代的瞭解,大都來自中國文獻。有關日本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從

《日本小將西矢椛奪金》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