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3章 對河南的滲透 (第1/2頁)

胖虎她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月河南歸德府,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連續三年的大旱,讓當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幸虧歸德府緊靠南直隸,每次百姓們快活不下去時,都會去南直隸的濉溪,徐州,宿州,豪州,等地找活兒幹以求溫飽。 而這幾個地方的官府每次在青黃不接時,都會盡力幫助歸德府的災民找活兒幹,安排住處,幾年來一直如此。 其實只要是靠近河南的南直隸各府都接到南京的命令,要求盡力救助河南的百姓。 兩廂一對比,河南的百姓愈發的不待見河南的官員,大都稱之為狗官。 而這幫河南的“狗官”卻更加羨慕隔壁南直隸的同僚,又有錢,還有好名聲!恨不得去隔壁為官,可惜人家不要。 歸德府知府宋哲正這幾年就沒過過幾天太平日子,不是在救災,就是在救災的路上,才四十歲,頭髮卻白了大半。 對比南直隸的同年兼好友江上游,人家已是應天府府尹三品官,官大錢多,聽說還被陳帥看重,前途似錦。 想起前幾日好友江上游的來信,宋哲不由得,有些動心。 江上游在信中極力勸宋哲靠向南京,並斷言日後大明的朝政必然會由南京主導,現在加入正是好時機。 宋哲找來心腹師爺,將江上游的信交於其看,等師爺看完,宋哲便問:“本府該如何決定?” 師爺稍作思考便道:“大人其實您已別無選擇了,不靠南京不行了。”宋哲奇道:“此話怎講?” 師爺道:“這些年,每遇災荒,我等皆靠南直隸度過難關,今年歸德府的官倉裡一點糧都沒了,而巡撫大人已經幾次向朝廷求援,可至今都沒有動靜。 大人您要是拒絕了南京,他們只要放點訊息出來,只怕歸德就要大亂了。” 師爺又道:“南京早就有預謀,如今不過是瓜熟蒂落罷了!” 師爺又讚歎道:“不戰而屈人之兵,此定是陳帥手筆,不愧是國朝名將!” 宋哲恍然大悟,繼而下定決心,投靠南京。 宋知府不知道其實汝寧府知府秦川也已經投靠南京,只不過他是毛遂自薦,南京當然不會拒絕。 河南巡撫邱兆麟手裡拿著楊鎬給他的信沉思良久,終於有了決斷,他寫了封回信,派人送往南京。 如今天下不願投靠閹黨的中立派官員都想往南京靠,明白人都知道普天之下只有陳帥能擋住魏忠賢了! 南京,楊鎬拿著河南巡撫邱兆麟的回信得意的說:“河南的朋友答應了。” 王尚書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道:“意料之中,邱巡撫本來就得罪過魏太監,他不跟我們能跟誰?” 陳羽笑道:“幾年的耕耘,終於結出果實,不意外!” 楊鎬恍然大悟道:“怪不得你總是說,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這幾年一直救濟河南,原來如此!” 陳羽又道:“還是不能太急,先把歸德,汝寧兩府消化,其他的慢慢來,跑不了的。”天啟五年,六月,河南歸德,汝寧兩府,悄悄地開始推行南京的“農運”模式,只是並未聲張,只做不說。 河南各地百姓聞風而動,紛紛向兩府而去而各地衙門都裝聾作啞。 北京,九月皇帝下旨賜予魏忠賢“顧命元臣”之印。 魏忠賢一時風頭無兩,成為大明最閃耀的政治明星,沒有之一! 而大明官場所有的官員們都開始被迫選擇站隊,閹黨還是南京! 十月河南彰德府,府城安陽,知府衙門內,知府張傑正與隔壁衛輝府知府謝之謙商議,何去何從! 兩位知府,是難兄難弟,手上都有一堆嗷嗷待哺的難民,撒手不管吧,怕起民亂,可手中沒糧,拿什麼管? 謝知府在隔壁山東有同年,傳訊說南京有意接管難民,只是需要全盤接受南京模式。 謝知府與張知府是兒女親家,所以特地趕到安陽與張傑商量,順便看看女兒。 書房內,謝之謙有些著急的問:“張兄,我該如何抉擇?”張知府喝了口茶,輕笑道:“謝兄,你莫急,這可是好事。” 又道:“選南京,總比投靠閹黨強吧,南京能解決咱們的困難,再說,歸德,汝寧兩府不是已經投靠過去了嗎!” 謝知府點頭道:“是啊,我也有所耳聞。”張知府悠悠道:“只怕巡撫大人都是南京的人了,不然怎沒見他有動靜?” 謝知府一聽,猛的一拍桌子道:“不錯,必然是這樣,這老狐狸,都不露聲色原來早就投靠南京了。” 謝知府站起身,對張知府道:“多謝張兄解惑,我這就回去,回信給我那同年。” 張知府頓時急了,連忙叫道:“謝兄且慢,還有我!”忽然看見謝知府似笑非笑的表情,老臉一紅,好在謝知府也只是玩笑,兩人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十一月河南巡撫衙門內,開封、河南、歸德、汝寧、南陽、懷慶、衛輝、彰德,汝州的知府大人們齊聚一堂。 巡撫邱兆麟一臉肅容沉聲道:“想來諸位大人都聽說了,今日本官找各位大人前來就是要告訴諸位,本官已經決定接受南京指令!河南全面開展“農運”計劃” 話音剛落,歸德,汝寧,彰德,衛輝,四位知府立時

《我在明末種田小說》 第123章 對河南的滲透(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