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5部分 (第1/4頁)

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郭、周兩人的感言,不幸又傳到武則天的耳眼裡,不久,郭翰被左遷為巫州司法,周思鈞被左遷為播州司馬。

垂拱四年正月,剛過完年,頭一天上早朝。司禮博士周悰不等宰相說話,就搶先出班,恭手奏道:“太后,臣對您有意見。”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武則天卻探著身子,和藹地問:“周愛卿對本宮有何意見?”

周悰道:“太后,您應該下個旨,在神都設立武氏宗廟。”

武則天一聽,哈哈大笑,說:“是應該在神都設立武氏宗廟了。不光是你,好多大臣都向本宮提過這個建議。不過,公開在朝堂上提出的,你還是第一人,以愛卿來看,這武氏宗廟該起什麼樣的名字,又當設立幾個室呢?”

“太后英威邁於百王,至德加於四海。武氏宗廟只有稱為太廟,設立七室,才能慰天下人之心。”

周悰的話音剛落,朝堂上就一片議論聲,大臣們都覺得周悰的提議太過分了。鳳閣舍人賈大隱環顧左右,見反對聲鵲起,覺得自己該首先出頭露面,指責周悰,以洗刷自己賣友求榮的惡名。主意一定,賈大隱出班,上前一步,連連搖手曰:

“不可,不可。自古以來,只有皇帝家的宗廟才可稱為太廟,才可立為七室。周悰明知故犯,居心叵測,欲陷太后於不義,此可斬也!”

周悰一聽賈大隱的話,嚇得臉色蠟黃。哀哀的目光看著武則天,武則天擺擺手說:“周愛卿也是一片好心。眾位愛卿可以討論討論究竟起什麼名字,立為幾室最為合適。賈愛卿,你既然提出反對意見,你先說說你的想法。”

賈大隱撓了半天頭,才吞吞吐吐地說:“要不然,立為王室吧,宗廟起名為‘崇先廟’”。賈大隱恐怕武則天生氣,忙又加上一句:“臣想列六室,但列六室不大好聽,按古風俗,要麼列七室,要麼列五室。”

武則天見列武氏宗廟為七室的時機,確實也不成熟,只得怏怏地點點頭,首肯了賈大隱的話。決定將武氏宗廟定名為“崇先廟”,建成五室,擇日開工。

討論完武氏宗廟的事,武則天環顧群臣,又問:“有誰知道‘明堂’是怎麼一回事?”

見太后出言考問,眾宰臣紛紛上前,各展才學,侃侃而談,有說:“明,猶清也。堂,高明貌也。明堂乃是上古祭祀上帝和祖先的場所。也是古之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舉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均在此舉行。”

有說:“明堂之制,源遠流長。軒轅黃帝,曾拜祀上帝於明堂。其堂之制,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水圜宮垣,為複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祀。”

有說:

“周之明堂最為盛名,其規模、功用,遠勝於前代。每臨季秋,皇帝必大享於明堂,宗祀文王以配上帝。”武則天見一句話引來這麼多的議論,十分高興,說:“本宮欲仿效周制,建一明堂,以此為祭祀佈政之所,何如?”

群臣一聽,這才知道太后問‘何謂明堂’的真正意圖。有的變得默不作聲,有的說:“先帝高宗,太宗時,就屢有明堂之議,也曾明令頒詔,要遵古制而建。惜無人知道古之明堂形制究竟若何,以至莫衷一是,半途而廢。今太后欲建明堂,想法是不錯,可惜咱們還是不知道該怎樣建。”

武則天說:“明堂該建成什麼樣子,在哪裡建,交由弘文館的學士們討論,三天以後,拿出建築方案。”

接受任務的弘文館學士們,不敢怠慢,連天加夜的加班,吃住在弘文館,查資料,繪草圖。三天到期,終於搞出個設計方案來。呈請武則天聖裁。

“設計的明堂建築式樣甚合我心。”武則天手拿著草圖頻頻點頭,又對眾學士說:“不過,你們這個明堂的選址不好,‘國都之南丙巳之地,三里至七里之間’,太遠了,太不方便了。”

“太后,這是根據周朝定製,並按天文地理等推算出來的。”學士們奏道。

“過去的事就不能改了嗎?”武則天訓斥了學士們兩句,手一揮說:“本宮決定拆乾元殿,在舊址上蓋明堂。”

晚上,武則天躺在床上,笑著對薛懷義說:“懷義呀,本宮決定建一明堂,這建設的總指揮,就交給你吧。”

“交給我?投資多少萬?”“也得幾千萬吧。”

“嘻嘻。”懷義搓著手,笑著說:“我又能再撈一把了。”

“你說什麼?”武則天問。

“我說我又得累一下子了。”

“累不著你。本宮

《武則天的秘密個人生活》 第4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