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品:崑崙殤
作者:畢淑敏
內容簡介:
《崑崙殤》是畢淑敏的處女作,主要講述了崑崙防區部隊進行軍事拉練過程中發生的事。這項軍事拉練是嚴格和殘酷的,有許多士兵被高原嚴寒的氣候凍傷凍殘,有的甚至失去了年輕寶貴的生命。 小說主人公一直沒有被寫出名字,而是用“一號”來代替。這個“一號”代表了一種最高的威嚴。“一個除了零以外最小的數字,又是一切天文數……
作者簡介:
畢淑敏,女,1952年出生於新疆,中學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1980年轉業回北京。
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共發表作品200萬字。曾獲莊重文文學、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昆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臺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臺灣第17屆聯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
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
正文
引子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第一個冬天,發射有軍事衛星的國家,自高空所攝我國崑崙山地區的照片中,發現了一條奇異的曲線。
這是什麼?
新式武器試驗場?國防設施的偽裝?中國人修築的馬奇諾防線?抑或又一條長城?情報人員陷入忙亂之中。待到高精度分辨儀器,經過連續動態觀察,電腦顯示出最終結論之後,他們愕然了。
海拔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原永凍地帶,攝氏零下四十度的嚴寒,這些徒步行進的中國軍人們,究竟要幹什麼?
他們等待著它的消失,或者是凝固在那裡。
然而,曲線頑強地向前延伸,延伸……
一
崑崙防區作戰室裡的會議,已經開了整整一天了。
擺在鋪著墨綠色軍毯會議桌上的所有菜碟,都盛滿了菸蒂,象富足好客的鄉下人端上來的菜。散落在地面上的菸灰,薄白細膩,看得出都是些上等貨色。
丟下第一支菸蒂的人,此刻卻睡著了。
他很矮小,缺陷增加了他的威嚴,作為崑崙防區最高軍事指揮官,他的名字被“一號”所代替。一個除了零以外最小的數字,又是一切天文數字的開始。誰能逾越過“一”呢!
他也實在太累了。急電之下,以一個連的兵力清雪開道,將業已封山的道路開啟;兩個司機輪番開車,晝夜兼程,才得以趕到軍區,領受了總部關於進行冬季長途野營拉練的最新指令。之後,飛馳上山,趕到這座赫紅色花崗岩造的石屋裡,就這樣也已經晚了。內地部隊,聞風而動,為摘掉“老爺兵”的帽子早已離開溫暖的營房,“拉”到野外“練”去了。唯有高原部隊因拉練一項尚無先例,還在舉棋不定。副統帥提出必須做到“四會”:會吃飯——必須自帶生糧野炊;會宿營——意味著甩開帳篷,露宿在冰天雪地;會走路——摒棄不多的現代化運輸工具,徒步負重行軍;唯有最後一條容易:會做群眾工作——防區內幾乎沒有老百姓,尤其是冬季。但前三條已經足夠了,嚴酷的自然條件加上苛刻的人為要求,崑崙將上以血肉之軀和崑崙相撞,後果將難以設想。
空中,瀰漫著煙霧。起初,它們是柔弱的,若有若無地積聚在房屋的最高處,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無聲元息地捲曲重疊增厚,一寸寸蠶食著清朗的空間。然而一股又一股粗重的氣流,依舊洶湧噴出。煙霧象帳幔一般使得所有軍官。們的面目都變得朦朧了。但,他們的意見仍大們徑庭。
會議陷入了僵持。
記錄者可以休息一下了。作戰參謀鄭偉良迅速瀏鑑了一下自己的會議記錄簿,隨手改正了幾個錯別字。還好,紙面清楚整潔。語句有的地方不很連貫,個別處簡直前言不搭後語。可這不是他的過失,發言者水平如此。記錄唯其原始,才有價值。但他不能否認,自己對贊同拉練的意見,記得簡略些,對主張靈活變通的意見,則詳盡條理些。記錄時不覺察,現在通篇觀來,傾向性就明顯了。他有點兒惶然,作為一個參謀,他是無權在這種場合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跡的。
司令員醒了。反常的寂靜驚醒了他。他從略顯寬大的座椅裡站了起來,舒適地打了一個哈欠,又伸了一個懶腰,接著,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從煙霧裡,他嗅到了遲疑、悲哀、痛苦,以至怯懦。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崑崙殤是中篇小說嗎》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