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部分 (第1/4頁)

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全球化可能一直是激烈的,可惜許多發展中國家此時被排除在外。1914年前的全球化在當時來說其規模是相當大的,但與現在的相比又小得可憐,日外貿交易額是以100萬美元計算,到1992年,根據紐約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數字,每日交易額達8200億美元,到1998年4月上升到15000億美元,而且還在上升。僅最近10年,透過世界各國銀行進行的跨國貸款就增加了一倍,在1900年前後,從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私人資金是以億計算的,但僅有少數幾個國家參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僅1997年從發達世界流向新興市場的私人資金總數達2150億美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相比,這個新的全球化時期,就如渦輪發動機一樣。

但今天的全球化時代不僅在程度上與過去的不同,在某些重要方面的本質上也截然不同。正如《經濟學家》載文所說,以前的全球化時代是建立在依靠運輸成本下降基礎上的,由於火車、輪船、汽車的發明,人們可以用更快捷的方式、用更少的錢到更多的地方去,也就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快、更便宜的價格進行更多的貿易。今天的全球化時代則建立在依靠通訊成本下降基礎上——由於晶片、衛星、光導纖維、因特網的發明,今天的世界能比以前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些技術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只能向西方國家出售他們的原材料,再進口西方國家的製成品,同時也意味著發展中的國家能成為高水平的生產者。這些技術也允許公司將他們產品的不同部件地方化,在不同的國家研究和出售,但仍然可以透過計算機和電話會議緊緊地將它們拴在一起,就如在同一個工廠 一樣。由於計算機與廉價電訊結合在一起,使人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貿易——從開展醫療諮詢,到軟體寫作,再到資料處理——以前絕對是完成不了的。為什麼說不能呢?根據《經濟學家》的資料,1930年,從紐約打3分鐘的電話到倫敦,其費用就高達300美元,而今日,透過因特網,幾乎是一分錢都不用花。

這些技術不僅在全球範圍內對傳統的國與國、國與公司之間的交流比以前進行得更廣泛、更快捷、更廉價、更深刻以及可能性更大,也使個人之間可以進行類似的交流。這使我回憶起1998年夏季某天的事,當時,我79歲的老母親瑪格麗特·弗裡德曼住在明尼阿波利斯,突然在電話裡驚恐萬狀地呼叫我,我急忙問:“出了什麼事,媽媽?”她回答說:“唉呀,我剛才在因特網上與3個法國人玩橋牌,他們相互之間堅持講法語,我聽不懂他們說些啥。”當我一想到媽媽在網上與3個法國人玩橋牌時焦慮不安和高興的樣子就會啞然失笑。“別笑,”她說,“總有一天我還要在西伯利亞與某人玩牌呢。”

對所有那些認為此次全球化與前次有所不同的人來說,我只想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曾祖母1900年在因特網上與法國人玩過橋牌嗎?我想應該不會。

但是,正如我說過的那樣,從政治上來說,這個新的全球化時期與19世紀的那個全球化

是不相同的。那次全球化的初期,佔支配地位的是大英帝國的力量、英鎊和海軍,而今天這個時期完全是由美國的力量、文化、美元和海軍所統治。二次大戰後的美國力量,著意創立出一個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以便刺激就業和抵消前蘇聯共產主義。正是在美國的鼓動下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還主持並建立制定了其他一些開放市場和促進貿易的條款;也是美國的海軍,使水上通道始終保持暢通,使那些開放市場更容易連線。因此,正是由於80年代後期的資訊革命接踵而至,才有可能讓如此多的人按全球化觀點行事,在全球自由通訊、在全球旅行、在全球貿易——使全球化力量結構進入一個鼎盛時期,所有這些傾向都得到鼓勵和加強,任何企圖阻止它們的國家都將為此而付出高額代價。

開場白:世界10歲了(5)

總之,關於這次全球化中的某些事我們以前可能見過,但其中有一些事是我們絕對從未遇見的,由於某些事如此新鮮,以至於我們以前聞所未聞。基於以上理由,我用這樣的方式來概括兩次全球化之間的區別:如果第一次全球化將一個“大”世界縮小到一個“中等”的世界,此次全球化就是將一個“中等”的世界縮小成一個“小”世界了。

亨廷頓們錯了

本書的目的是企望努力解釋清楚在20世紀末,這個新的全球化時代怎樣在國際體系中起決定作用——代替冷戰體系——並審視如何對每個人及每個國家的國內政治和國

《世界是平的摘抄及解析》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