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 (第1/2頁)
七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場的皇帝,王爺和預備王爺再一次被這番道理驚住了,他說的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從沒有人會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基本上相當於一個從小在寺廟長大的小和尚第一次知道天下還有女人時候的感覺。
關鍵時刻還是朱元璋鎮定,在大家還會不過神來的時候,老朱問道:“七國之亂就不必提了,八王之亂也是特殊情況,但如果有諸侯像安祿山一樣謀反,怎麼處理?”這是今天老朱第一次提問題,可見他對這番話有多麼的重視。
允熥放下茶杯,又小心地組織一下語言,今天第一次回答老朱的直接問話,得保證一點錯沒有,回道:“回皇爺爺的話,安祿山本身是胡人,又是當了hb三鎮的節度使才有實力反叛,如果玄宗任命他為交趾節度使,他又豈有篡位之心,頂多是自立而已,也根本威脅不到中原,威脅不到大唐的江山;如果某位叔叔或者兄弟被封到哈密,即使在中央的支援下打下整個西域,除非中原真的一片混亂,他又豈有東進之心?如果中原真的一片混亂,那代表中央式微,他東進成功不就相當於再造大明嗎?”
回過神來的幾位王爺中,馬上有人注意到他剛才說的是’叔叔和兄弟’。這是已經快把自己當成儲君的節奏了吧。慶王朱栴想到。不過他並不反感,自己是沒有可能當儲君的,而允熥剛才提出的觀點或者說政策是最有利於諸王的,所以允熥繼位對自己最好,其他人未必會實行這樣的政策。
朱元璋又問:“那如何避免在擴土的過程中國力大幅消耗呢?”
“首先,當然是一次只主攻一個方面,”允熥說道。接下來,他說起了邊際效應遞減理論。“在戰國時代,秦國人口不超過千萬,卻能長期堅持六十萬大軍在外征戰;漢武帝時期全國五千多萬人口,能在保持對匈奴的攻勢的情況下出動五十萬大軍進攻嶺南;到東漢時期,直轄領土進一步擴大,但很難組織起數十萬大軍北伐;唐代疆域最遼闊,人口也超過了漢代,但幾次東征高句麗,北打突厥動用的兵力都小於漢代能動員的兵力;可見,隨著國家越來越大,管理層級越來越多,國家能有效動員的民力佔民力總合越來越小。如果將某一地封給某位叔叔,因為管理的地方小層級少,他可以發揮出的力量一定遠大於在中央手中能發揮出的力量,也不至於讓百姓造反。這樣,就減少了中央國力的消耗。”
這個道理也不復雜,在場各人都明白,管理層越多,需要負擔的管理層花費越多,並且層級太多,腐敗和對中央的命令陽奉陰違的情況也很難發現,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在了中間管理層。如果分封后,這些弊端就可以部分避免。
大家還在消化今天聽到的觀點,包括老朱也一樣。朱元璋習慣性的看向門側,發現自己的貼身太監李進忠站在哪裡,手裡捧著摺子。於是說道:“今天聊天的時間也不短了,就到這裡吧,你們各自回府休息去吧。”
眾人也反應過來,時間已經過去不短了,都有多半個時辰了,前幾天這時候大家早就散了。一個個站起身來,伸伸懶腰,按輩分年齡行禮告退。允熥作為僅有的幾個小輩之一,順序當然排在了最後幾個。等他行禮準備出去時,已經接過摺子開始批閱的老朱讓等一下,等到所有其他兒孫都出去以後,對允熥說道:“允熥,剛才你的話,是以前思考的,還是這兩天想到的?”
允熥回道:“舉的例子都是以前看到的,皇爺爺也知道我以前不愛讀書,今天說的資料,史例什麼的已經是我所記住的幾乎全部內容了;觀點什麼的大多是這兩天想的,還有剛才受到幾位叔叔和兄弟的觀點啟發想到的。”老朱一說大家散了,回過神來的允熥才意識到,剛才他表現的有些過了,真實的允熥不喜讀書,恐怕給大家的印象不像是能舉這些史例的人,現在只能盡力補救;還好平時允熥的想法就不走尋常路,所以想法和思考的角度不會給人太突兀的感覺。
老朱在他說話時一直在看著他,並且目光不像是在看自己的孫子,不過允熥沒抬頭不知道。朱元璋又道:“你今天回去後把剛才說的話整理一下,明天寫完了我叫太監去取。”
允熥答了一聲“是”,頓了一下,見老朱沒有別的吩咐了,行禮退下。
==================================================
其他人都走了後,老朱雖然在批摺子,但今天卻有些心不在焉。自從馬皇后死了以後,朱元璋還沒這麼心不在焉過。主要是今天允熥的觀點給他的“驚喜”太大了。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從沒有人想過的觀
《踢開瓶蓋》 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