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汰之吧。這位朋友說,美國不斷地向他招手,邀請他到那裡去設廠,提供很多方便、補貼等等。主要因為此友的工業,從科技看是「夕陽」,但僱用人手多,有養生之術也。世界難道這麼快就輪流轉乎?中國不要的工業,美國卻搶著要!

回頭說「人民幣」與「勞動法」這兩個問題,讀者以為廠家們排哪個是為禍之首,哪個次之呢?我賭你猜不中,雖然廠家的看法很一致。你不可能猜中,因為有兩個不同的答案。一、論到生意虧蝕,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是禍首(其中複雜的內情要另文分析)。二、論到關門大吉,則要拜新勞動法所賜(其中內情也要另述)。

最近的三中全會及跟著推出的政策,顯示北京是體會到事情來得嚴重了。他們推出的有對有不對——對多於不對——但我認為這些政策不能解決面對的困境。到處都是問題,世界本來複雜,今天看是大亂了。北京的朋友千萬不要以複雜的政策來處理複雜之亂。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向格老致意

(2008…10…31 07:02:46)

美國搞起來的金融災難繼續演變,前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十月二十三日在國會作供,解釋所知與看法,跟著在質詢下承認自己曾經作出錯誤的判斷。整個二十世紀的經濟學者中,論到政策的舉足輕重與國際榮譽鬥多,沒有誰可以比得上格老。然而,這次風暴傷亡慘重,將來的經濟歷史總會用上一整章處理,而格老將會無可避免地成為該章的一個重要角色,能不使人感慨乎?

事實上,在這次國會講話之前,格老被媒體罵得厲害,而學者也出了幾本很不客氣的書。這些言論給我有點「事後孔明」的感受。就是投資天才畢菲特五年前說金融衍生工具是「大規模殺傷武器」,最近的諾獎得主克魯格曼三年前說美國的樓市是泡沫,這些「先見之明」只是買中馬,沒有誰曾經清楚地解釋在哪方面美國的金融制度有大錯。君不見,只在不久前,美國數百位經濟學者(其中幾位也曾獲諾獎)簽名的反對政府救市的公開信,第三點說美國的金融市場是偉大的,給國家帶來史無先例的繁榮。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場操作的一般是聰明人,雖然不少因為優薪厚職而獲利,但今天看是整體中了計。格林斯潘看錯了不奇怪,做錯了也不奇怪。奇就奇在美國的金融制度為什麼會發展得複雜如斯,就是今天行內的專家們還是各說各的,使我這個局外天才(一笑)讀得天旋地轉也。

我也事後孔明。這個孔明可能旁觀者清,也可能胡說八道。以我之見,美國的金融制度有兩個大麻煩。其一是透過什麼衍生工具的擴散,借貸總額與抵押資產的比率(我稱為「浮沙指數」的)是升得太高了。其二是借貸的擴散,加上保險的安排,使金融市場的合約縱橫交錯地織成一片,大事發生整層金融市場的合約組織塌了下來。我是研究合約經濟的,任何經濟制度都從合約組織的角度看,認為一個制度的合約怎樣組合或怎樣串連起來很重要。讀者可能記得,幾個月前在這裡發表的《中國的經濟制度》,高舉此制,說地區之間的承包合約上下連串,而重點是縣與縣之間不連。以我之見,美國的金融制度闖大禍,一個主要原因是合約的串連出錯。那是為什麼呢?這是難題。

格林斯潘是信奉自由市場的。我也是。這次金融風暴惹來的國際言論,說自由市場證明是失敗了,政府要多加管制。沒有誰會那樣傻,認為市場應該自由到完全不需要政府。問題是什麼政府要管,什麼不要管,爭論了好幾代,到今天還是沒有一致的看法。格老年紀比我長,對專政的可怕比我知得多,而又受到Ayn Rand的影響,對「自由」的看法可能與我的不同。我是從令人非常討厭的政治環境中長大的,任何涉及政治的事皆避之則吉。然而,從事交易或社會費用的研究多年,知道好些事項應該用上有形之手。經驗不同,侷限的認識不同,什麼政府要管什麼不要管的看法可以有別。其實是大同小異,但有些事,有些情,大家到今天還沒有一致而又肯定的答案。

提到上述,因為我認為美國今天搞得一團糟的金融制度,不可能全是自由市場促成的。自由市場不會接受那麼高的浮沙指數,也不會衍生出我們見到的縱橫交錯的合約組織。美國的金融制度無疑是政府的干預與市場的運作合併而衍生出來的悲劇,其中的含意,是某些政府要管的事沒有管,不應該管的卻管了。什麼政府要管什麼不要管往往不容易作出準確的判斷。像中國的新勞動合同法那樣,只一讀就知道會闖大禍的政府管制,是不容易遇上的。

順便一提。昨天

《多難興邦中華必興》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