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頁)
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佶見曾布和韓忠彥又在那裡針鋒相對爭吵不休,自然感到頭痛萬分,而下頭的門下侍郎李清臣和尚書右承範純禮都在那邊沒有做聲←頓時更加惱火,重重地一拍桌子道:“好了,朕不想聽你們討論此中情弊,朕只知道,如今西北邊境戰事不斷,急需錢糧以供軍需!你們身為宰輔,不要老是在細枝末節上斤斤計較!今天的議事就到這裡,你們全都退下!”
見此情景,韓忠彥和曾布互相狠狠瞪了一眼。當先行禮離去,李清臣和範純禮當然不會留在福寧殿吃排揎,緊跟其後告退。不一會兒,殿中便只剩下了高俅一人。
“伯章,你有什麼主意麼?”趙佶疲憊地倒在了龍椅上,深深嘆息了一聲,“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你當初老是對朕說這句話,現在朕算是明白了!朕也知道賣官鬻爵不僅不能長久,而且有失朝廷體面,但是西北軍費的龐大開銷又怎麼辦?朕自即位以來,一沒有營造宮室,二則大力削減內廷開支,怎麼還是沒有錢伯章,要不,朕用內幣入股你地生意,你替朕變出一點錢來?”
高俅知道趙佶只是在開玩笑,但是,這卻使得他心中一動←曾經在歷史資料中看到過,這個時代的大宋是世界上最高度發展的國家,也是海上貿易最發達的國家。然而,因對外貿易而暴富的是那些沿海城市的商賈,而大宋朝廷本身除了抽稅之外,沒有得到更多的好處。最最可惡的是,那些商賈不僅從貿易中獲取了大量錢財,而且大多透過走私而避開了關稅,從根本上損害了朝廷的利益。
“聖上可知道市舶司?”
“市舶司?”趙佶微微一愣,隨即回憶道,“唔,朕隱約聽說過沿海一帶的市舶司每年稅收不菲,但對其中詳情不甚瞭然。伯章,你有話就玫,不要賣關子。”
“那臣就明言好了,聖上可知道,一海船地瓷器到海外可以換回多少錢?”
“多少?應該不外乎數萬貫吧?”
高俅曬然一笑,這才道:“真正地數目是聖上所說的數倍,乃至十倍!我大宋物產豐饒,一旦有物產運抵海外,各國王侯貴胄無不是趨之若警,所以,區區一船普通瓷器往往能換回同等分量的珍貴香料和各種裝飾品,到中原之後,除了只能賣給朝廷地禁榷物之外,其它東西往往一倒手其價值就極可能超過百萬!”
“百萬?”趙佶悚然一驚,但仍舊有些不太相信。
“不僅如此,我大宋所鑄銅錢,每年至少有超過十萬貫流落海外!”高俅見已經說動了趙佶,立刻趁熱打鐵地補充道,“我大宋雖然有禁令不許銅錢出海,但商人趨利,往往在貨物中夾帶銅錢出海。更有甚者,官商勾結,公然放行載有銅錢的船隻出海。一旦這些船抵達海外,便可用銅錢購買當地的物產回國,一倒手又是十倍百倍的利※以,早在我朝初年,就會出現銅錢入不敷出,不得不發行交子的狀況!”
“竟然視朝廷銅禁於無睹”喃喃自語了一句之後,趙佶立馬從座位上跳了起來,“既然如此,為何不重重處置將那些膽大妄為的奸人?朕要下令各地官府,讓他們嚴查!”
“聖上,倘若那些地方官員也有份參與這些走私呢?”高俅突然打斷了趙佶的話,“各地官員經過了層層選拔,學識也許能夠過得了關,但誰能擔丙們在品行上也能完美無缺?此事之所以屢禁不止,一是因為其中獲利太高,二則是因為官商不分,甚至以官身公然經商。究其原因,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條。”他見趙佶聽得聚精會神,不由微微一笑,“那就是我朝從未以朝廷的名義派船出海!”
“以朝廷的名義派船出海你是說以朝廷地名義和海外諸國進行貿易?”趙佶雖然以前沒怎麼涉及過這些方面的知識,但在高俅頻頻暗示下,還是領悟到了其中重點,“這會不會被人指作與民爭利?”
“聖上,富國強兵,利字乃是第一要務,那些士大夫若是真的恥於談利,那他們又是靠什麼東西生活,又是如何滿足自己的溫飽?”高俅一想到有些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嘴臉就覺得可憎,因此毫不留情地斥道,“那些民間的尋常瓷器尚且能賣得百貫甚至千貫不等,那我大宋官窯出產的名貴瓷器豈不是更加價值連城?再說,市舶司作為一個朝廷下轄的官府,只管收稅是不是太過浪費了?”
講到興頭上,高俅愈發侃侃而談。“我大宋如今的海外貿易已經遍及不少地遙遠國家,用瓷器茶葉等物從他們那裡換回了珍貴的香料和飾品。但是,這些國家往往缺乏冶煉技術,所以最需要的還是我大宋的銅錢。海外夷狄之國並不像我朝那樣有嚴格的禁榷制度,為何我朝不能設法在外購買礦山或是礦山的開採
《高太尉林沖》 第6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