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南下越州 (第1/3頁)

下傳深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比較榮國對新涼的部署反擊,蘇祁安這邊,卻是顯得頗為淡定。

在他結束了京都之戰後,在京都只待了日的時間,便馬不停蹄的南下,去往越州。

在蘇祁安心裡,有一件要事,需要他去一趟越州,換做一般人,怕根本不敢離開京都半步,而會對北邊的榮國嚴防死守,防止榮國的出兵,

但蘇祁安就不一樣了,不說他對榮國有多熟悉,就憑之前他和榮兵反覆打的交道,基本上大概就知道榮國的想法。

如果庫克術真的大軍南下,怕早就出兵,不至於等到他擊敗了蘇泰,將大涼一統,在悍然出兵。

當然,為了謹慎起見,蘇祁安還是在京都等了幾日,可結果寧州邊境,沒有半點榮兵出動的跡象。

多少讓蘇祁安想到了什麼,他能肯定,庫克術是不會大軍南下,就算要出兵,多半也只是派出幾萬人而已,而且也是以試探為主。

之所以如此篤定,原因很簡單,隨著寧州被收復,整個北邊的防線,連成一片。

從蒙州到寧州,在到東邊的燕州,都有各州軍團出兵駐紮,無形中形成了一座龐大的北部防線。

如果榮國真要出兵,就幾萬人的兵力,想要擊潰涼兵,在來個長驅直入,直逼京都,也就想想而已。

新涼不是大涼,各州軍團的戰力,可不是當初孱弱的新涼軍隊可比。

雖不至於能和榮兵全面的開戰,但榮兵在想如之前大涼時期,肆意入侵新涼,這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幾萬人的兵力做不到,那就集結數十萬也不是不可能,這點蘇祁安也想過,以榮國六十萬左右的兵馬,想要對新涼給予重創,就得集結一半的人馬。

但三十萬的大軍,可不是隨便一個旨意,就能輕鬆集結,這時間前後算下來,起碼的兩三個月。

要是在加上各種後勤之事,還得往後推遲,所以,相比較其他人懼怕榮兵,已經建立了各州軍團的蘇祁安,根本不懼怕所謂的大榮勇士。

這還是其一,最重要的,在蘇祁安停留京都的日,他可沒有白白的浪費時間,一連下了十多條的命令。

首先各州軍團迅速查清可用之兵,而後第一時間招募兵士。

這次的募兵,可不是像之前那般,從新兵開始,而是直接從各州組建的民兵轉入正規軍。

在大涼內戰時期,蘇祁安早就意識到,軍隊的重要性,他不會做出一批正規軍沒了,就開始重新招募的蠢事。

在招募正規軍的同時,各州軍團也會相應招募民兵,而民兵就是正規軍的預備役。

隨時接替兵力不足的情況,同時也能縮短訓練的時間。

所以,每一次的大戰結束,各州都會有一批民兵,被抽調轉入正規軍。

而這次除了有民兵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降軍加入,特別是南部軍,幾乎有著相對完整的建制,起碼有十多萬人。

在加上各州的民兵,新涼幾乎能以最短的時間,恢復到最開始的兵力。

這只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隨著趙涼覆滅,四州正式歸於一統,十二州的行政也會相應劃分。

這種劃分,主要是以軍事為主,這種變動,能夠方便快速的跨州集結兵力,北上作戰。

十二州中,除去蘇鎮的越州,蘇祁安將十一州劃分了三個大區軍團

首先以甘、蒙、寧、晉四州,為西北軍團,總軍團長由謝蒼擔任,而西、交、南、中四州,為西南軍團,總軍團長由蘇勇擔任。

燕、趙、東三州,為東北軍團,總軍團長由樊崇擔任。

三個大區軍團的存在,就是為了能夠迅速的跨州調動,而三個大區軍團的兵力編制,也是隨著各州軍團報上來的數,而逐漸確定。

西北軍團四州總兵力二十萬,這二十萬中,其中一半都是以南部軍為主,倒不是蘇祁安不想擴編。

而是這四州,基本上常年都在爆發戰事,境內的百姓早就疲憊不堪,蘇祁安自然不願大肆擴軍,這會加深四州底層百姓的負擔。

有了南部軍的加入,西北軍團新編的兵力,也就幾萬人,對四州來講,負擔不大,這也算一舉兩得。

而東北軍團的總兵力則是三十萬,這三十萬中,一半都是東州軍為主。

主要因為東州地界很大,一州堪比兩州,人口、賦稅也是最多的一州,如果不是財力支援,也不至於能夠組建水師。

看似三十萬很多,實則其中水師就有十萬之人,達到了三分之一,這還不是東州的

《布衣梟雄 小說》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南下越州(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